如今“科技改變生活”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在衣食住行等每一個生活細節中,都能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捷。
2015年,逛街作為城市生活的重要一部分,除了有移動支付的參與外,大多數購物中心對于互聯網來說還是“不毛之地”。在互聯網+大潮之下,科技公司開始把目光投向傳統實體商業,試圖用互聯網鏈接實體商業,創造出更好的逛街體驗與新的商業生態。
這一年,阿里巴巴成立城市生活事業部,推出逛街神器“喵街”,萬達聯合“騰百萬”推出“飛凡”,百度、新美大也紛紛上線“逛商場”頻道。諸如逛商場、悅逛、全城逛街等創業型項目更是數不勝數。
時過一年,飛凡大肆“跑馬圈地”,在全國簽下上百家購物中心,喵街持續“深耕細作”,“未來商店”已初具雛形。巨頭耕耘之下,不妨一探,逛街App們究竟給購物中心帶來什么變量。
在杭州,有著40余萬方體量的城西銀泰城聚集著各地的美食,眾多品牌商選擇把當季的新品放在這里首發,幾乎每周舉行的簽售會、藝術展,讓數十萬年輕人每周從這里集散。自然,城西銀泰城成為眾多互聯網公司探索“未來商場”的理想之地。
2015年5月,阿里喵街首秀,城西銀泰城成為最初的三家合作商場之一。為了更好的探索出互聯網化mall,城西銀泰城同時成立了一支線上運營團隊。
通過長期觀察及走訪,在城西銀泰城與喵街app近一年探索中,我們大致能看到這樣一個未來商店的雛形:
1)信息通--掌上的SHOPPING MALL。mall場內容同步映射到app,無論是商品信息,還是打折活動,逛街前,通過app端就能獲知場內信息。
2)服務通--智能逛街助手代替人工服務。通過beacon、wifi等智能硬件的部署,實現找店、找車、餐飲排隊工具化,讓逛街助手代替客服“人肉”工作。
3)會員通--商場會員系統和app端一體化。通過會員系統的打通,實現逛街不用帶卡包,通過app就能享受會員權益、領取優惠、移動支付,空手來滿意歸。
透過app實現信息通、服務通、會員通,這對于商場來說意味著什么?對此,城西銀泰城線上運營團隊負責人張亦凡分析認為,逛街app的出現很好解決了實體店長期以來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通過工具化的方式,有效解放了人力,提升工作效率。
以大促為例,以往商場在宣傳年中慶時,更多的是在宣傳活動力度、亮點,只能通過利益、氛圍去刺激消費者的參與,無法通過商場大量高性價比的商品去吸引到消費者。現在通過和逛街app合作,可以像電商一樣上線商場年中慶的線上主會場,實現商品信息對稱,從而吸引到真正想買商品的人,而非抱著隨便逛逛心態的人。
電子化、工具化的方式,同時提高傳統工作方式的效率,節省成本。此前城西銀泰需要人工在停車場進出口發卡、收卡,這不僅影響車輛進出場的效率,同時還需要投入多個人力成本。接入停車繳費方案后,目前城西銀泰內60%的用戶選擇通過線上繳費,停車場也只需要投入一個人力進行管理。
目前,“逛街App+Mall”的結合,還很難說帶給行業質的變量,但是已經能看到兩者相結合產生的化學反應。筆者認為,信息對稱,對于實體店而言,將是和電商站在同一起跑線的開端,用工具解放人工,提升效率,或許是行業在面臨下行時“減員提效”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