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近八個月后,6月23日,58集團宣布58同城二手頻道全面升級為“轉轉”。
這意味著,未來58集團的二手業務將以“轉轉”作為統一品牌出現。轉轉上線于2015年11月。它是騰訊斥資7.36億美元入股58同城后,雙方首個在微信上深入合作的項目。因此說“轉轉”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毫不過分。
但轉轉并未在二手交易市場上一騎絕塵。其競爭對手包括阿里巴巴旗下閑魚,后者在今年三月宣布用戶量過億。對于C2C模式的交易平臺而言,用戶規模無法迅速擴張是致命的。
“(轉轉)過去半年走了很多彎路,也補了很多漏洞。”58集團董事長姚勁波在采訪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但他并未透露轉轉在過去8個月左右時間中的增長速度。
據悉,提供差異化服務、大量投入推廣基本上是58集團在二手市場打出的兩張牌。前者意味著轉轉的模式更重,后者意味著58將在轉轉上砸下大量推廣資金。眼下,“轉轉”在二手交易市場中的前景仍顯模糊。
服務差異化
如何在二手交易市場上實現爆發?轉轉選擇寄望于通過差異化的服務。轉轉CEO黃煒的說法是,二手交易僅做好平臺不夠,還需要加上垂直服務。顯然,這是一個更“重”的模式,據悉,目前轉轉投入到驗貨標準化環節的員工數量,即達到了數百人。
具體說來,58本身要為交易提供大量包括質檢在內的服務,當交易出現糾紛時,轉轉平臺在其中提供擔保。
除了平臺提供人力物力來支持服務,轉轉同時還宣布和多個第三方建立合作關系。
例如,轉轉和包括海爾在內的家電廠商建立了合作,在涉及到二手空調交易時,海爾直接為賣家和買家提供拆裝服務。此外,轉轉在手機業務上的合作對象還包括富士康。
轉轉定位為純C2C交易平臺,堅決反對商戶介入到交易出售當中。簡單來說,二手交易商一旦在轉轉上出售商品被發現,將被平臺全面打擊,但其可以選擇在轉轉上收購二手商品。姚勁波稱,此舉是為了保障用戶的體驗。
上億美元投入
長期以來,58同城原二手頻道是整個平臺的主要盈利來源之一。
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在推出“轉轉”之后,58集團仍保留了實際上有業務沖突的二手頻道。據了解,二手頻道的盈利能力在58整體營收渠道中屬于一級渠道,涉及的交易數額較高。
但姚勁波仍舊拍板決定將58集團的二手業務全部轉移到“轉轉”身上。“58是一個多品類平臺,因此(砍掉二手頻道)造成的收入下行壓力將讓其它業務板塊來填。”
姚勁波稱,接下來轉轉投入到廣告推廣上的費用將是一筆巨大開支,預計將在上億美元的級別。據了解,轉轉的營銷平臺主要是樓宇電梯等分眾、電視等渠道。和轉轉同屬于C2C模式的瓜子二手車、小豬短租等,均在不同階段成為線下廣告的大戶。
目前階段,“轉轉”的盈利模式相對比較模糊。姚勁波坦承,二手業務將保持長期免費,目前仍是積累用戶的階段。但未來的變現路徑將包括收取傭金、服務費或者借助平臺的金融產品等。
在業務模式上,此前58二手平臺的交易主要集中在線下進行,而互聯網僅僅是一個獲取信息和溝通的平臺,轉轉則將整個交易環節搬到了互聯網上,僅支持在線支付。
“此前,我們的流量還是停留在信息層面,現在我們決定全部轉到全移動、全閉環的交易層面上來。”姚勁波的這句話或許可以解釋,為何他選擇砍斷部分營收,投入到未來前景不明的轉轉上。
在并購趕集網之后,58集團成了分類信息領域的龍頭。但若希望繼續保持增長,58需要將信息流量轉變為交易,而轉轉背負了58集團從信息切入交易的關鍵角色。
不過,這場轉型的收效如何仍有待觀察。可以肯定的是,轉轉沒有回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