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劍橋英語考試是目前全國最難搶的考試機會,報名需要拼網速拼反應,哪怕為了考試穿越大半個中國,家長也覺得很“幸運”。不僅是英語,在這場日益激烈的教育“軍備競賽”中,對孩子各類成績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面臨“通貨膨脹”的困局。
“KET、PET出成績了!”11月15日,有人在親子群里甩出這句話,立即濺起一片“水花”。
“我朋友他兒子,一年級PET通過了。”
“這孩子咋學的?”“趕緊取經去”“聽說明年就更難考了”……
對于很多家長而言,“考K考P”就像“ZX”“KS”“八少八素”“雞娃”等其他“養娃黑話”一樣,是一個不需要解釋的詞。
“找兩個黃牛”“從北京跑到海南考”
“很多家長說報名都是秒光,要拼網速拼反應”,北京的考位特別緊張,無法滿足需求,家長會想各種辦法,包括去外地考試
所謂“KET”“PET”,分別對應劍橋英語通用五級考試第一級和第二級。此外,還有FCE(第三級)、CAE(第四級)、CPE(第五級),考試旨在全面測試考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英語能力水平,成績及格者由英國劍橋大學地方考試委員會統一頒發證書。
劍橋英語通用五級考試,每年舉行兩次,分別在五月至六月、十一月至十二月進行。世界160多個國家中,有3000多個考點,考生可在獲批準的劍橋英語考點報考。
這幾年,家長和輔導機構都感覺,報名越來越難了。
五年級學生家長張女士,早早就做了功課。“很多家長說報名都是秒光,要拼網速拼反應”,她對記者說,“我怕搶不到名額,就找了黃牛。怕一個不牢靠,就找了兩個。每個黃牛500元。”
等到報考那天,她還是不放心,“提前半小時就登錄網站等著刷考位,結果網頁一打開就卡住了”。由于報考人數太多,電腦系統崩潰了,黃牛也沒有搶到。張女士抓住最后一次系統搶漏的機會,終于報上了福建的考位。
北京媽媽李曉蘇剛好趕在報名的最后一天,給孩子報名12月的KET考試。打開網站后,她發現北京、天津等周邊城市早已報滿,只有內蒙、甘肅、新疆、西藏、海南還有名額,她干脆就報了海南的考點。
李曉蘇說,“因為在海南有房子,正好可以回家看看”。
那些報上名的媽媽都認為自己很幸運。“當時沒信心能報上,”北京小學生張亦晨的媽媽說,為了報名,她特意去了網吧,家里人用其他電腦同時報。“當時正好網絡比較順暢,一點開就報上了。附近的考點很快也都滿了,去天津、河北考試的很多。”
“我們會幫你報,但你們自己也要報”,北京一家輔導機構的老師這樣建議,“兩條腿走路,可以提高達成率”。
這位劉老師說,“現在問題是,‘上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嚴格禁止機構代報名,只能報班后由我們統一給學員報,但也不能打包票。”
劉老師介紹說,政策越來越嚴,因為“這兩年太火了,教委在嚴控”。北京的考位特別緊張,他們這家輔導機構一共有十幾個校區,每個校區的名額都不超過10個,加起來最多也就一百多個名額。而今年每一期都有數百人想考,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家長會想各種辦法,包括去外地考試。明年的考位肯定更緊張。
“奧數”之后的又一“現象級考試”
從北外考點的報考數據看,PET報考人數5年時間里增長了近10倍。在北京海淀區,劍橋五級考試成為很多學生的“標配”
奧數之后,劍橋五級考試正在成為又一“現象級考試”。在作為“教育風向標”的北京市海淀地區,劍橋五級考試成為很多學生的“標配”。
從北京外國語大學考點報考歷史數據看,PET報考人數從2014年5月的151人,到2019年4月的1469人,5年時間增長了近10倍。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撰文指出,這是目前全國最難搶的考試機會,沒有之一。
為什么家長們對這一考試趨之若鶩?記者采訪了解到,含金量高、其他杯賽的取消和為小升初加碼是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
浙江萬里學院老師甄桂春認為,這一考試的含金量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考試測試結果準確、標準統一規范;二是公平公正,沒有年齡、性別、國家、民族背景等方面的區分;三是國際認可,在國內也有不少學校認可這一考試。
“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一考試是相對客觀的評價體系”,北京市一家英語輔導機構的老師說,雅思、托福不能考,市面上有的就是三一口語和劍橋五級,而這一考試比較有難度,能體現水平。相對而言,劍橋少兒英語考級就太簡單了。三一口語因為北京市12歲以下不能考,所以大家更多都在考劍橋五級。
愛樂奇創始人兼CEO潘鵬凱觀察到,劍橋五級“含金量”較高,也比較公正,在各類杯賽相繼被取消后,這一考試因此異軍突起。
其次,家長存在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在他們看來,學校會格外青睞有相應證書的學生,孩子考證能為小學的履歷增添亮點。
另外,明年KET、PET會更新考試形式,變得更注重考察孩子的實際運用能力。對于那些依靠題庫備考的家長來說,今年的考試是最后一次機會,所以大家都抓緊時間趕考。
“一些優質中學的學校開放日上,會有簡歷接收環節,如果孩子的簡歷豐富,會加分很多。很多家長認為KET或PET考試,能成為孩子簡歷上的閃光點。不管怎樣,只要有擇校的需求,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考試。這些考試成績加在一起,構成了所謂孩子的綜合實力,”甄桂春說。
那么,擇校時學校真的會將這一證書作為評判標準嗎?張亦晨今年考上了人大附中“早培班”,她在五年級時通過了PET考試。在問及學校是否將劍橋五級證書作為錄取條件時,張亦晨媽媽說,“并不是必要條件,我覺得更多是作為加分項吧。”
一位英語輔導機構的負責人也說,各個學校情況不同,并不是所有學校都要求有證書,也沒有明確規定有證書就一定加分。
廣州某中學校長則透露稱,現在小升初說是不能跟任何成績掛鉤,而實際上還是“要看一些東西的”,比如數學競賽成績、編程、KET優秀或PET通過等,都是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