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首屆中國初中男子校園足球聯賽(南區賽)在福建師范大學落下帷幕。經過激烈鏖戰,我省廈門二中代表隊勇奪南區賽冠軍,許萬杰教練獲得“最佳教練員”稱號,球員柯建申和賴德清分別獲評“最佳守門員”和“最佳運動員”。另一支代表隊霞浦一中獲體育道德風尚獎。
作為全國首屆初中男子校園足球聯賽的分區賽,此次比賽吸引了來自10個省、直轄市共11支隊伍參賽,其中不乏全國勁旅。廈門二中從小組賽中殺出重圍,又連克廣州五中和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代表隊,最終奪冠。
缺少職業氛圍引帶
我省兩支參賽隊伍是校園足球的傳統強隊,但是除廈門、霞浦、福州等地區的學校外,大部分學校對發展初中足球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整體發展還需努力。
作為廈門二中的主教練,許萬杰表示,近年來福建職業化球隊發展日漸式微,我省唯一一支職業球隊迫于經濟壓力已于2015年外遷江蘇。“職業化球隊對足球發展具有牽頭帶動作用,缺少職業化球隊,影響足球苗子的培養積極性,同時與省外高水平球隊的交流機會變少,這不利于提高本省初中足球競技水平。”
最關鍵的是,高素質的基層專業教練人才資源缺乏。“目前校園足球課一般就是由現任體育老師任課,但是專業性欠缺,很多是側重理論,實戰經驗不足。”像許萬杰這樣經歷豐富的鳳毛麟角。他從福建體院畢業后就到廈門二中任教,之后進入中超聯賽任職俱樂部助理教練,再返回廈門二中執教。
霞浦一中足球隊教練郭志榮賽后談到了霞浦足球發展的歷史。早在上世紀20年代,霞浦已開展多層次的足球競賽活動,形成了優秀傳統。近年來霞浦教育局、體育局等部門也非常重視,大力提倡校園足球的發展。但他們同樣面臨資金來源渠道窄、專業足球教練少的困境。
廈門二中對足球苗子的選拔和培養自有一套方法。他們面向全省和廈門市內進行雙向定量招收。通過一系列嚴格測試,學校挑選出底子較好的球員,其中不乏從小學開始就接受正規訓練的球員。在球員培養方面,學校還重視利用省內聯賽、全國聯賽、友誼賽等實戰方式提升球員水平。
資金人才瓶頸亟待破解
當前省內初中足球發展面臨“一家獨秀”的尷尬現狀,如何推動整體發展水平,迎來不同地區間初中足球發展“百舸爭流”的繁榮局面,成為福建省初中足球發展的必答題。
郭志榮說:“參加此次比賽暴露了球隊的一個問題,就是參賽經驗不足。由于缺少省外比賽交流,球員在比賽過程中表現出不適應。”賽事數量不足是省內很多校園足球隊面臨的問題,一年只踢十幾場正式比賽的球隊不在少數,而日本一支青少年隊伍一年的比賽數量基本都超過50場。
無論是教練還是球員,都缺少走出去開闊眼界的機會。由于足球投入巨大,單純依靠學校單方面遠遠不足。郭志榮表示:“無論是對教練還是球員,不同地區之間舉行經常性的學習和比賽交流,特別是實力較強的球隊能夠提供戰術上和訓練方法上的幫助,這對提高省內初中足球水平很有成效。這同時需要有關部門加強資金的支持力度。”
目前,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幼兒園階段就逐步進行足球專業訓練,例如廈門幼兒園就有足球啟蒙課,廈門鼓浪嶼人民小學還特設足球班,專門培養足球小將。很多有模有樣訓練的小球員好苗子,在初中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加之學校沒有有效的補償機制,家長不支持孩子繼續踢球,甚至畢業后球隊不得不被拆散。這都在導致足球人才的流失,也不利于學校足球隊水平的提高。
“科學的足球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良好的足球氛圍對校園足球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許萬杰教練說。
受益于嚴格的教練等級評定制度,日本學生球員完全可以在大學接受高水平教練的科學訓練,并依然有機會到俱樂部效力,上大學和踢職業并無矛盾。值得一提的是,許萬杰透露,今年廈門二中與廈門大學簽約,廈門二中將成為“廈門大學附屬第二中學”,中學和高校聯手創辦高水平足球實驗班,這將對于打通人才通路,解決校園足球隊的出路問題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他表示,只有給予校園足球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得到家長、老師們的支持。他們才不會產生“踢足球會影響學習”,或者“踢足球很難踢出個名堂”等誤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