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機遇和挑戰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對于清華大學維吾爾族學生乃哥麥提·伊加提來說,清華無疑就是這樣一枚硬幣。
2011年,進入清華的前幾個月里,乃哥麥提“被一種難言的自卑感占據”。但他認為,“堅持遠比放棄更值得選擇”。整整一年時間,圖書館、自習室和課堂成為他生活的絕對主體。最終,一份優異的成績單幫他褪去了膽怯與自卑,他變得沉著自信了。
然而,“夏花般的生活突然迎來了嚴冬”。大二下學期,乃哥麥提被一種慢性病纏上身,迫不得已申請休學治療。那漫長的一年里,陪伴他的,除了母親,就是冰冷的光療儀器、苦澀的中藥藥劑、收費單上一排長長的數字,以及心底無限的悲傷與彷徨……
休學期滿后,乃哥麥提渴望盡快回到校園,但家庭的經濟狀況在承受了沉重的醫療支出后變得捉襟見肘,學費成了橫在他面前的攔路虎。
值得慶幸的是,國家助學金的“雪中送炭”,幫乃哥麥提重回校園。
后來,乃哥麥提以畢業論文96分的優異成績完成本科學業,而且成功免試推研至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用乃哥麥提的話來說,“國家資助政策”在最艱難的時候給了他重新站起來的信心和勇氣,而政策背后隱含的期冀讓他的每一步都邁得更加堅實。
同樣的,對于今年大三的周芳來說,“國家資助政策”一次又一次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不僅是物質的幫助,更是精神的鼓勵。
周芳是一個被雙目失明的單身養父收養的孤兒。小時候,父親經常出現做飯被燒傷、砍柴滾下山等狀況。直到2004年,父親進入敬老院,才不再為溫飽問題日夜奔波,周芳的上學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2013年,周芳被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錄取。然而,面對通知書,她滿心歡喜也滿懷惆悵——多年苦讀終于有了碩果,她卻不知道怎樣才能湊夠上大學的費用。
正當她和父親一籌莫展時,與通知書一起寄來的貧困學生資助政策簡介讓她燃起了希望。最終,她成功申請到了國家助學金,不僅部分學費問題得到解決,她的學習和生活也有了保障。大學3年,周芳獲6次學校獎學金、兩次國家勵志獎學金……用周芳的話來說,國家資助政策改變了她的命運。
在7月28日召開的教育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座談會上,聽完乃哥麥提·伊加提、周芳等3名同學的故事后,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非常感動和欣慰。“感動的是,你們沒有被家庭經濟暫時困難所嚇倒,而是積極樂觀為自己的遠大理想而努力,為自己的人生夢想頑強拼搏;欣慰的是,看到你們在國家資助政策幫助下健康成長,順利在大學里邁出了成長成才的第一步。”他說。
和乃哥麥提·伊加提、周芳一樣,近年來,在國家資助政策的幫助下,每年都有很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克服困難、順利入校學習。
杜玉波認為,“這是我們的成績,但我們不能停下腳步沾沾自喜,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而是要更加努力,繼續為他們的成長排憂解難,助其成才,助其出彩。”
杜玉波介紹說,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建立起覆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國家資助政策體系,學生資助總投入年年增長,2015年資助金額突破150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0%,資助學生8400多萬人次。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階段, 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生資助總額達到84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30億元,增幅達到18%。
杜玉波認為,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基本目標已實現。在當前推進教育改革和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下,學生資助工作的重點是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學生資助工作要轉變觀念,創新方式,把資助和育人有機融合起來,把資助工作落實到人才培養這個核心任務上。
他強調,資助育人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將培養青年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資助育人工作的目標,讓受助學生同樣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要抓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把握時代責任和努力方向,指引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建功立業;要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兩項能力”,增強受助學生就業創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加強勵志教育、誠信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三項教育”,培養青年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
本報北京7月28日電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