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情況
根據巡視反饋意見,把每個問題都當做“政治必答題”,下大力氣,動真功夫,逐條逐項認真整改。
(一)黨的領導弱化方面
1.關于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還有差距問題
一是針對“學習貫徹上級精神不夠深入”問題。9月下旬,制定《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緊密聯系實際,從學習組織、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要求、學習管理等五個方面作出具體規定,提出明確要求,推進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化、規范化,增強針對性、有效性,提高干部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是針對“推進教育改革發展不夠有力”問題。(1)注重頂層設計,提高教育發展統籌性、前瞻性。加強與省編辦溝通協調,針對《福建省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7-2020年)》文稿中關于高校內設機構和中層干部職數核定機制等原先一直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改革事項,根據教育部、中編辦等五部門近期印發的關于高校“放管服”意見,對文稿進行修改完善,于9月30日上報省政府審定。同時制定“十三五”中小學布局、教師隊伍建設、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高等教育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等13項配套子規劃。(2)加大改革攻堅力度,統籌推進教育各領域改革發展。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補齊民生短板決策部署,將教育補短板“六大任務”細化分解為39項責任清單,明確完成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單位、責任人,實行掛圖作戰,逐項督辦。(3)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①全力補短板。深入調研,研究提出義務教育全面基本均衡之后優質均衡發展新目標、新舉措。9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推動義務教育公平可及”“統籌加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納入教育補短板重要項目。②推進城鄉一體化。牽頭起草省政府《關于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六大統籌”的總體思路,協調有關部門建立起教育用地聯審聯批,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動態管理,編外聘用教師管理等新機制。7月、9月該《意見》已先后經省政府常務會、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③制定督導新標準。圍繞優質均衡新目標,8月修訂出臺“兩項督導”“教育強縣”評估標準,促進縣級政府依法履行義務教育主體責任,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④創新師資配置機制。會同省委編辦等部門制定《關于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建立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定期核編、動態管理等一系列新機制。(4)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①建立校企合作激勵機制。改革職業院校績效考核分配方式,調動校企雙方合作積極性。②搭建校企合作平臺。6月下達360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高職院校建設18個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8月公布10個多元投資主體職教集團培育項目。③加快資源整合。9月組織各設區市啟動中等職業學校布局規劃調整,推動三明、泉州、莆田、漳州等地建設職教園區,中職學校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④提升專業建設水平。7月確定職業院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71個,9月啟動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示范專業點、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10月我省10個專業入選全國職業院校示范專業點。(5)持續提升高等教育內涵建設。①推進“一校一策”目標管理責任制。3-5月,針對各高校績效情況逐校診斷、逐校反饋,實行差異化績效經費獎勵。②深化“放管服”改革。8月起會同省發改、財政等部門制定文件,在學科專業、編制、崗位、進人用人、職稱評審、薪酬分配、經費使用等方面,進一步給高校松綁放權。③優化本科專業設置。建立本科專業正負面清單,引導高校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優化專業結構,發揮第三方評價作用,開展2017年高校本科專業評估。④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推動中國科學院大學與我省達成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初步協議、天津大學與我省高校共建電氣和動力工程學科;推動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同國內高水平醫院共建合作。(6)解決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師資缺乏問題。①擴學位。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落實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新建幼兒園100所。創新機制,利用社會資本再建100所。各地另行自籌資金新建公辦園30多所。推動落實住宅小區配建幼兒園并移交教育部門,建立教育與規劃建設部門在規劃、驗收環節的會商機制,并聯合開展專項督查。②抓普惠。會同省財政廳制訂《關于普惠性民辦園認定和管理指導意見》,明確普惠性幼兒園的基本標準、認定程序和一系列扶持政策。9月底下達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園教育服務專項獎補資金2.2億元,支持各地擴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資源。推動福州、廈門、泉州、三明、龍巖等地出臺普惠性民辦園認定辦法。③提質量。啟動保教改革建設幼兒園培育工作,組織開展保教改革研究實踐,示范引領科學保教。研發學前教育質量監控平臺,開展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和課程改革項目研究。④補師資。擴大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計劃,實際招生6300人,比增14.2%。會同省委編辦研制創新幼兒園編制管理意見,鼓勵通過臨時聘用、人事代理、退休返聘等購買服務方式,多渠道補充教師。
三是針對“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夠重視”問題。(1)認真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7月中旬召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認真傳達貫徹全國會議精神。8月以來,先后舉辦全省高校領導干部辦學治校研討班、全省高校領導干部高級研修班和2期全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班、2期高校輔導員專題示范培訓班等,有計劃、分層次對高校領導班子和師生進行培訓。(2)研究制定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措施。7月中旬,牽頭起草制定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細化提出33條具體措施。我省做法得到劉延東同志批示肯定。9月,制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貫徹落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實施方案,細化87項工作任務和責任分工。(3)開展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情況專項督查。9月中下旬,由委廳領導帶隊,深入高校實地督查,形成專項督查報告,指導督促高校研究制訂具體實施方案。(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7月,聯合省委文明辦出臺《福建省高校文明校園測評細則》,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創建文明校園的重要內容。著手研究制訂嚴禁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行為有關文件。(5)弘揚教育正能量。首次開展“最美教師”尋訪活動,產生10名最美教師和20名最美教師提名獎人選,在福建電視臺現場直播尋訪結果發布儀式,時任省委書記尤權、省長于偉國親自給“最美教師”回信。組織“最美教師”分赴各地巡回演講,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良好氛圍,激發了廣大教師從教熱情。會同省人社廳評選表彰846名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6)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9月以來,遴選確立10個思政課名師工作室、首批10個“思政杰青”、48項中青年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擇優推廣計劃。組織開展第二批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示范項目和2017年省高校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建設。聯合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開展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基礎理論研究創新團隊建設。(7)創新思政和德育工作方式。8-9月,組織開展第二季全省高校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馬當先”知識競賽,87所高校近20萬名學生參加省校兩級競賽選拔,實現公民辦、本專科院校全覆蓋。遴選10個高校網絡文化示范工作室、10個易班十佳品牌項目、易班十佳特色應用。評選立項省中小學德育“十佳百優”示范項目、專項研究課題100個,24個項目獲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2500多萬元支持。與省旅發委等11個部門,研究制訂《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意見》。(8)加強德育和思政課程建設。組織專家學者,圍繞“四個正確認識”,充分挖掘《中國正在說》節目內涵,撰寫近20個專題宣講報告,豐富課堂教學素材。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全省全面使用《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中小學新教材,開足、開好道德與法制課程,發揮課程對學生的教育功能。(9)提高德育考核權重。在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評估指標中專列二級指標“提升學生道德品質”,基本涵蓋中小學德育工作主要內容。將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高校綜合辦學實力評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績效撥款獎補的重要指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