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送孩子去鎮中心公辦幼兒園,每天來回都要跑十幾公里。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讀上優質幼兒園,而且學費和公辦的一樣便宜,真是太好了!”17日上午,在泉州泉港區前黃鎮鳳陽村民辦園——大榕樹幼兒園,學生家長黃月鴻說,她和丈夫在外地做生意,去年帶兒子回村時,原以為要為孩子入園問題頭疼,在參觀大榕樹幼兒園后,擔心立馬解了。“這里辦學條件不比公辦差,各項基礎配套齊全,還有全區最好的幼兒園教師結對幫扶。”黃月鴻說。
泉港區有36萬多人口,分布在7個鎮街100多個村居,每年有數千名適齡兒童需入園。然而,全區僅有9所公辦幼兒園,其余70所全是民辦園。公辦幼兒園資源雖然優質,但容量有限,讓偏遠山區孩子來就讀也不現實;民辦園盡管就讀方便,但辦學條件有限,且師資質量難以保障,學生家長又不放心。
為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泉港從2013年5月開始探索學前教育發展新模式,即通過建立區域教研共同體,把全區幼兒園劃成六大片區。在硬件方面,近年陸續投入6000多萬元,用于新建、改建和改善各級幼兒園辦學條件;在軟件方面,充分發揮優質園的輻射帶動作用,讓每所公辦園都與各自片區內的民辦園結對子,實行年終捆綁式考核評比;針對偏遠地區教師緊缺問題,區財政給予每人每月1000元的補助,由幼兒園自聘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授課。
比如,大榕樹幼兒園原本條件較差,與省級示范園——泉港區實驗幼兒園結對后,不僅各項管理規范了,教學水平也顯著提升,還拿到了教育部門頒發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和衛生部門頒發的“餐飲服務許可證”。“我們每年都選派骨干教師到結對民辦園協助管理、交流支教,還組織全區幼兒園骨干到我們園跟班學習。”泉港區實驗幼兒園園長劉春瓊說。
“實行教研共同體以來,成效很明顯,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6%,學前一年入園率達100%,不僅讓轄區內的擇校熱冷了下來,也保障了每個孩子不再入園難。”泉港區教育局副局長肖騰偉說,下一步,區相關部門會出臺更多利好政策,比如,每年從新增教育經費中安排一定金額用于支持民辦園建設;對政府給予扶持的民辦園,符合稅法規定的給予免征企業所得稅;讓民辦園教師的在職培訓、職稱評定、評先評優與公辦教師享受同等待遇。(記者 程枝文 通訊員 莊國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