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帶一路”涉及區域廣泛,區域間能源合作要記牢
“一帶一路”,除了是個時政熱詞,又有歷史淵源之外,它還和地理區域以及區域之間的合作知識有關。“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地理區域包括我國的東中西三個區域,在國際上呢,還包含俄羅斯、南亞、東南亞、以及中東和東非等地區。可以作為考點的知識點也非常廣泛。
長春市第二中學的地理教師于俐娜老師認為,從地理學科角度來講,“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區域廣泛,各區域在交通線建設、交通點建設,港口、鐵路、公路等的建設與發展,以及選址選線等問題,也可能成為考點。而各區域間在能源領域的供給和流通,更是重中之重。
長春市第二中學地理教師于俐娜:“能源問題也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比如說現在我們國家的石油,50%以上的都需要進口。那這個能源問題的建設,以及能源安全問題的解決,都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像產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包括產業轉移,像怎么樣充分發揮我們國家的產業優勢,我們國家在一些領域,比如說軌道交通、通信等等,一些優勢方面,在國外怎么樣和其他一些國家進行區域合作。”
此外,絲綢之路沿線的自然景觀,奇特而壯麗。所以這“一帶一路”沿線的旅游景觀,考生在復習時也不能忽略。
長春市第二中學地理教師 于俐娜:“這個“一帶一路”的沿線和周邊的地區,旅游資源的開發,以及怎么樣充分利用,促進區域發展,還有環保方面,這也是我們近兩年關注的一個熱點,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提出了“鐵腕環保”,這也是一個重點。”
雖然“一帶一路”所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也很復雜,但是考生只要把最基礎的知識點搞清楚了,一旦高考出現相關的題型,管它是簡答題還是分析題,考生都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二、【多維視角】
1、文化生活: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古絲綢之路為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寶貴啟示?
(1)文化具有多樣性。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尊重文化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2)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途徑,加強經濟貿易往來,有利于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3)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了解,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建設和諧世界。
(4)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我們既熱情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和借鑒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2、經濟生活: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必要性及其意義。
(1)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客觀要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促進生產要素在沿途各國間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沿途各國加強區域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
(3)是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要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我國與中亞各國之間的相互開放、互利合作,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
3、政治生活:運用國際關系的有關知識,說明加強中國與中亞國家友好合作關系的政治學依據。
(1)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加強中國與中亞國家友好合作關系,促進互利共贏,符合中國與中亞各國的共同利益。
(2)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國倡議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主張做和諧和睦的好鄰居、真誠互信的好朋友、互利共贏的好伙伴,反映了當今時代的主題。
(3)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以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基本目標,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發展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中國發展與中亞國家友好合作關系的主張和政策,體現了我國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