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帶一路”,是近年比較熱的考點,近年的兩會上也都提到過,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和學科知識結合一下。都涉及哪些高考知識點,今天小政老師就來幫大家解析這一問題:
一、【名師解讀】
政治:四本教材皆涉及“一帶一路”,考生需注意問題的切入點
要說起“一帶一路”這個熱詞兒啊,它首先就和政治學科有關。
2013年9月,總書記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設想。2015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qū)域開發(fā)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和陸海口岸支點建設。這“一帶一路”啊,真正成了近幾年非常重要的時政熱詞。
長春市第二中學的沈玉玲老師說,“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構想,強調(diào)了相關各國要打造 “利益共同體”。而經(jīng)濟互利,是聯(lián)系各國的主要手段,這“一帶一路”與高中政治學科的必修教材“經(jīng)濟生活”相結合的知識點,就有經(jīng)濟全球化、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等等。另外,在“文化生活”方面,“一帶一路”又體現(xiàn)了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文化交流。“一帶一路”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時,也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引入了中國。
而“一帶一路”與“政治生活”中的知識點同樣聯(lián)系緊密,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間的共同利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之所以能夠合作,就是因為國家之間有共同的利益。
長春市第二中學政治教師沈玉玲:“比如說當今世界和平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那么我們的這個合作,也就體現(xiàn)了這個和平與發(fā)展這個主題。還有就是我們國家比如一貫奉行就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那我們這個合作,也是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
此外,“一帶一路”與高中政治學科的第四本必修教材“生活與哲學”,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唯物論的角度,可以聯(lián)系“物質(zhì)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辯證法的角度,則體現(xiàn)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各國在合作共贏的大前提下,再根據(jù)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長春市第二中學政治教師沈玉玲:“那我們這個合作同樣是要根據(jù)各國的具體情況,然后來共同制定這個規(guī)劃,還有比如說我們還可以和聯(lián)系和發(fā)展相結合,這個一帶一路,它很顯然體現(xiàn)了各國之間這種聯(lián)系,那么這種聯(lián)系也就會構成事物的發(fā)展,也就是能推動各國的發(fā)展。”
沈玉玲老師還說,如果以“一帶一路”為大背景材料來出題的話,設問的角度也很廣。在高考時,考生審題必須認真仔細,找好問題的切入點,如果題干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識回答,考生用政治生活或是經(jīng)濟生活知識來作答,即使答案正確也是不得分的。沈老師建議考生在審題時可以用筆把關鍵詞用筆標上以免馬虎出錯。
長春市第二中學政治教師沈玉玲:“比如說用矛盾特殊性原理,或者說就是用矛盾的觀點,考生也要好好想一下這個矛盾的觀點包括什么,然后哪些和這個題能夠銜接上,題目要是要求矛盾普遍性,考生答了矛盾特殊性也不行,或者題目中說用矛盾普遍性特殊性這個原理來說明,考生只答了矛盾普遍性,也是不行的。”
歷史:絲綢之路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文化傳承是關鍵知識點
要說起這“一帶一路”的淵源,也是個歷史命題。古代的絲綢之路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標志著中國文明的開放和繁榮。涉及歷史學科的知識點也不少。
長春市第二中學的歷史教師隋晶說,如果高考歷史學科一旦出相關問題的話,應該就會以古代的絲綢之路和如今的“一帶一路”相貫穿為背景,側重考查學生“中國文化傳承”方面的知識。
長春市第二中學歷史教師隋晶:“中國今天之所以國家領導人再提一帶一路,還是因為漢代咱們這種繁榮,然后對外那種開放,以至東西絲綢之路是橫貫亞歐大陸,橫貫亞歐東西方,所以它從這個對外開放的角度。”
隋老師說,學生在復習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和陸路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相關聯(lián)的知識要記牢,同時,一定要把“絲綢之路”作為一個中國對外開放的事件來看待。
長春市第二中學歷史教師隋晶:“從這個背后體現(xiàn)出是中國國力的強盛,你比如說絲綢之路是中國漢代路上和海上,基本上都那個時候開通的。但是剛開通的時候還是以北方的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后來是南方的陸上絲綢之路,然后到唐末到宋元的時候,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為主了。為什么由陸上轉為海上,就是學生需要理解的東西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