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日升
地理:以應答建模的策略應對高考
高考的試卷命制和高三師生的復習備考,其實就是命題者破模與應試者建模的一場智力游戲。建模是針對高考復習的有效方法與策略,包括知識建模、能力建模和應答建模。下面重點談如何在最后階段,通過規范考練,歸納總結,熟練掌握各類問題的審題技巧、應答格式,以應答建模的策略應對高考。
1、認真研究命題特點,創設科學考練模型
對照《考試說明》參考試卷、省質檢考、高考的試卷模板,理解其命制原則與思路,熟知其試卷的格式與試題呈現形式。選擇規范的試卷和試題,創設科學考練模型,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高考文綜37題,一般以經緯網、等值線和統計圖表等為載體,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側重考查考生的地圖能力、現實區域地理特征分析與表述能力以及解決生活現實問題的能力。設問的格式主要有四大類:描述敘述類, 成因分析類,時空演變與比較差異類,評價與決策選擇類等。針對上述四大類高考的地理問題,應多角度選擇素材,進行強化訓練,這樣不僅可養成規范應答的習慣,又能及時差缺補漏。
2、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磨刀不誤砍柴工。審題,通俗講就是關注“問什么、考什么,條件有什么,怎樣答、答多少”。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步驟實施:瀏覽圖文資料;問題涉及教材哪些章節;針對問題設問要求,提供了哪些條件(包括顯性與隱性條件);構思答案要點;根據位置確定各要點的拓展程度;最后才動筆書寫。須要指出的是,熟練掌握與辨析高考中常用的設問行為動詞,是快速而準確審題的關鍵,如“指出影響因素”與“分析成因”,“描述形成過程”與“簡析形成過程”等的答案組織中的區別與聯系,相應答案如何組織。這樣,才能避免在知識掌握,能力具備的情況下,出現無謂的失分。
3、歸納總結,建構應答模型
在規范考練的基礎上,更要重視對各知識點、能力目標要求及各類題型的歸納與總結,才能形成有效的審題思路、答題模板。如省質檢37題(1)描述甲河下游的水文特征。該題屬于描述敘述類問題,是歷年高考必考的題型。如何進行針對性訓練呢?認真查閱高三下學期以來歷次考試試卷,不難發現,地理描述敘述類問題所涉及的主題主要有:等值線 (或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水系等特征描述、區域交通條件描述、區域城市特點描述、統計圖表的規律概括描述等,在此基礎上,總結每一種問題的審題思路與技巧、答題的格式與規范。像這樣進行試題歸類、總結與延伸拓展,才能構建相關地理問題的應答模型,以不變的姿態,從容應對高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