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耿
歷史:讀練結合 梳理線索
現在是高三復習的沖刺階段,大部分考生的復習手段一般就是讀練結合。那么要怎么讀才更有效率?怎么“刷題”才能事半功倍?我個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回歸教材。讀書要有針對性:要研究考試說明,考試說明有要求的才去掌握,考試說明沒要求的則不要去做“無用功”。那要怎么對考綱所要求的每一個歷史概念進行解讀及掌握?對于歷史概念既要識記其基本內涵,理解其本質特征,還要掌握其背景、影響等外延。也就是說要搞清楚“是什么,為什么這樣,有什么影響等”。對于有些重要的概念,有些考生可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產生誤讀。例如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這個概念。它主要指的是當時在江南地區私營手工工場出現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但很多考生經常把明清時期的商品經濟的發展等同為資本主義萌芽。又如同是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在評價其影響時,應看到它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障礙,但不能誤認為由于有此政策的存在明清的對外貿易大不如前。明清時期的對外貿易額數量很大,世界上大多數白銀流入中國,應明確這個史實。
其次,要注意梳理時間與空間的線索。也就是要從縱向與橫向的角度構建知識體系。這樣做可以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中國“古代儒家思想”。要真正掌握這個概念,一定要梳理好其發展線索:孔孟儒家思想——漢代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朱熹理學——明清時期的新儒學。而每個階段儒家思想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來理解內容:春秋時期社會動蕩,孔孟主張用“仁和禮”構建安定、有序的社會;董仲舒的新儒學則適應大一統的需要;朱熹則發展完善儒學,重建儒學信仰體系,鞏固儒學的統治地位;明清時期則是中國的又一個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的變化促使李贄、黃王顧等人賦予儒學時代新內涵。
橫向的比較也是歷史學習常用的方法。明清時期的早期民主思想與西方的啟蒙思想;20世紀上半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和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等,可通過比較找出異同。
第三,在平時的練習中,不要搞題海戰術,但是要保證一定的題量,最好每天都能有練習。同時,在平時考試和練習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要根據考綱要求,知道怎樣組織答案比較規范,比較容易得高分,這也是平時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我建議考生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不能有畏難情緒,克服急躁心理,要合理安排時間,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相信一定能提高歷史成績,取得最后的勝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