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式窗口被曝光后,涉事部門紛紛表態要整改,“提高服務水平”。高度問題并非不可調和的矛盾。在銀行等商業性窗口單位,顧客前來辦事要么能坐下,要么站著也不難受,窗口那邊的工作人員相對高度較低,有時要起身傳遞身份證、協議書等材料。有的銀行為此在裝修時設置了內外高低不同的地面,減小雙方的高度差,讓顧客和工作人員都能較舒服地辦事。蹲式窗口看上去是服務水平問題,其實還是個服務意識問題。
蹲式窗口構成了政府窗口部門居高臨下的隱喻。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窗口部門的工作人員對辦事群眾愛理不理,沒有耐心詳細解釋辦事流程,群眾一旦有點材料準備上的瑕疵,就打發人回去,再重新排隊。很多人到窗口部門辦一件簡單的事,就像經歷一場忐忑的闖關。一些工作人員根本不會一次向群眾解釋清楚缺了哪些材料,逼著人一遍又一遍地跑。有些窗口雖然不需要人在動作上蹲著,卻迫使人在心里蹲著,打著人民的名義,傷害人民的尊嚴。
在蹲式窗口前,群眾體驗不到任何被服務感。到《人民的名義》描繪的信訪局窗口辦事的人,多半是心里感受到冤屈的群眾,他們上訪就希望政府還他們一個公道。沒想到,到了信訪局首先要經歷蹲式窗口的考驗,心里的冤屈只會更大。別指望這樣的服務態度能夠真正化解社會矛盾,其本身沒有創造新的矛盾、撕裂社會就不錯了。像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描述的那樣,政府服務水平低下,讓小矛盾變成大矛盾,讓問題陷入死循環。
政府窗口部門跟商業性窗口部門是不同的,不同的是窗口后面的人。一些人在政府工作,就算是坐在窗口后面的普通工作人員,也習慣于把自己當成一個“官”。他們不習慣平視,只習慣對群眾俯視,讓辦事群眾蹲著才感到自在,才感到有安全感和自信。其實,這種所謂的“官”感是無比虛弱的,且不說窗口工作人員不算多大的官,就是他們自己到別的地方辦事時,也會遭遇類似的蹲式窗口。學會換位思考,對他人好,對自己也好。
據說,政府窗口服務都是有標準的,不知道窗口高度在不在標準控制的范圍內。如果不在,只能說明標準需要更新,還要細化。此外,經驗告訴我們,在我國辦事光有標準往往還不太夠,標準執行走樣的表現千變萬化。建議在每個政府窗口“開張”之前,請主管和驗收的領導先過一遍流程,都在窗口前面坐一坐。盡管這個時候工作人員不敢甩臉子,一定小心伺候著,但是好歹能保證后來的群眾找到最舒服的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