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
【解說詞】
2015年3月25日,人們在電視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中提出,“司法體制改革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體制改革成效如何,說一千道一萬,要由人民來評判”。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司法改革“為誰改”和“往哪兒改”,給出的定盤星。
【字幕】2006年 浙江
【解說詞】
早在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提出建設法治浙江,他把法治浙江的核心價值追求定位為四個字——“法治為民”,老百姓關心什么,法治就要在哪里落腳。
從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國,公正司法、造福人民這一價值定位從未改變,一脈相承。
司法便民利民改革,與司法責任制改革、訴訟制度改革一起,構成了新一輪司法改革的“三駕馬車”。便民利民,就要毫不含糊、實實在在地對準百姓心中的難點和痛點去改。
立案難,這曾是群眾反映強烈的“頭號難題”。因為難立案,很多老百姓遇到了矛盾糾紛,最先想到的不是找法,而是上訪。
2015年,全國法院同時展開立案登記制改革。改革的要求很重要,也很簡單——“有案必立、有訴必理”。
2015年5月4日,這是立案登記制實行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律師呂中旭拖著一個拉桿箱來到北京朝陽法院立案大廳。箱子里裝的是積壓了幾年都立不上的案子,一共有208件。
法院當場全部立案受理。
【同期】北京匯都律師事務所律師 呂中旭
來的時候也沒想著說能把200多個案件都能立了,預期沒那么大,想著二三十個可以立上也可以。
【解說詞】
目前,北京朝陽法院平均每天立案500多起,平均用時十分鐘。
【同期】立案群眾
很方便這個。進去以后拿號,拿完號以后排隊,然后查完資料就可以立案了。
【同期】立案群眾
以前立案特別難,但是現在立案很容易。有案就立,有案就審,真是挺好的,我覺得挺正義的。
【解說詞】
如今,在上海浦東法院,通過二維碼就能自助立案。在福建、浙江,為方便群眾打官司,全省范圍內都實現了異地立案服務。
執行難,也是困擾百姓的司法“老大難”。因為執行問題,有些老百姓甚至把法院的裁判文書稱為“蓋著官印的白條”。而就在去年,一項政策的出臺,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49歲的河南省三門峽市建筑承包人老秦,承包了王某的建筑工程。沒想到工程結算的時候,王某卻開始打起了太極。到2008年,老秦一紙訴狀將王某告上法庭,官司勝訴了,王某卻拒不執行,老秦只能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同期】申請執行人 老秦
在官司沒有結束之前,外邊到處都欠著賬,每年到春節要賬的,干啥的,打電話賴家里坐著不走了。甚至還有更強硬點,還有野蠻點的。這日子確實不好過。
【解說詞】
2016年,老秦在病床上接到法官的電話。難得一見的“老賴”代理人,竟然主動上門要求還款。
這讓老秦又驚又喜。
這一年的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懲治“老賴”的37項措施一出臺,就被評價為有史以來規格最高、范圍最廣、懲戒最嚴的整治“老賴”措施。
這些措施成為了執行法官的殺手锏。法官將“老賴”王某列入了失信黑名單,限制其一切高消費活動。王某當時正在南極旅游,因為無法購買返程機票,被困在了南極。
這一次,“老賴”希望解決問題的心情,比申請人老秦還要急迫。經過協商,雙方達成了執行和解協議,老秦終于拿到了十年前應得的177萬工程款。
【同期】申請執行人 老秦
從第一次起訴到現在,到執行結束八年多了。八年,你想,人一輩子工作時間,滿打滿算,不超過四十年。人生的五分之一就沒了。
【解說詞】
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累計公布失信被執行人589萬例。一大批“老賴”被限制乘飛機、坐高鐵、住星級酒店、擔任公職等。迫于壓力,老賴們紛紛主動履行義務,執行難得到了有效緩解。
【字幕】貴州 錦屏
【解說詞】
清水江是貴州省境內第二大江流,江水原本和它的名字一樣清澈透明。然而近年來由于一些化工企業違法排放污水、廢渣,清水江局部水域遭到污染。
眼看著江水一天天渾濁,住在江邊的老百姓卻束手無策。2015年,幾位檢察官的到來,給事態的發展帶來了轉機。
2015年7月1日開始推進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改革讓檢察院多了一個新身份:公益訴訟人。有了這個新身份,檢察機關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的,可以提起公益訴訟,追究其法律責任。
【同期】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廳長 鄭新儉
通過提起訴訟的這樣一個督促,有效地使行政機關能夠意識到自己要依法行政,要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要承擔起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