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公務員考試一般都分為行測和申論,有人這說行測就是蒙,而申論就是抄,能不能考上完全憑的是運氣。如果你信了,那么估計這屆與你無緣了。建議開始準備之前可以做一套真題(包含行測與申論),時間無所謂但務必耐著性子做完一套真題,這可以讓你對公考有個很直觀的了解,同時也能夠對自己本身的基礎有個大致大了解。有些朋友告訴我,他準備了幾個月卻只考試這天做了套完整的真題,可以想象得到他的臨考狀態(tài)會有多糟糕。
在摸清基礎之后,我們要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現在公考培訓五花八門,各種保過班宣傳更是吹破了天。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備考經歷,不論是地面的還是線上的我都參與過,真正有效的學習是要結合自身的喜好、時間來選擇,更為重要的是個人的努力。不用盲目的去相信廣告的宣傳,合適選擇培訓機構加上個人的勤奮可以讓你迅速進入狀態(tài)。在打基礎的前期,可以不必盲目追求刷題的數量,點在于掌握方法,嘗試逆襲思維考慮出題人的思路,這樣會讓你掌握到不尋常的訣竅。
三大原則解決省考職位選項問題18年公務員多省聯考考試的腳步越來越近,很多考生在報考時關于自己專業(yè)報考的問題不是很清楚,問題也比較多。公務員考試中大多省份對于專業(yè)分類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那么考生根據自己的專業(yè)該如何報考呢?
原則一:選擇職位要投己所“好”
在如今公考熱力不減的當下,大多數人選擇報考公務員,更多的是將其作為適合自己且打算長遠發(fā)展的一個職業(yè)。
所以,考生選擇報考的部門及職位幾乎決定了你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工作環(huán)境、生活圈子甚至發(fā)展規(guī)劃。所以,在選擇職位時要結合具體的工作性質及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興趣了,才能工作投入,工作才能做好,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原則二:根據專業(yè)招錄及報考情況選擇
除了學歷條件,所學專業(yè)也是決定考生能否報考的關鍵因素。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考生所填報的專業(yè)應以畢業(yè)證書上的專業(yè)名稱為準。
如果考生在翻閱職位表后發(fā)現,自己所學專業(yè)在招考中沒有涉及或者不太理想的考生,適時也可以考慮報考不限專業(yè)的職位(但這類職位競爭一般較激烈)。
另外,提醒大家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專業(yè)是否符合所選職位,再謹慎報考,必要時可及時向招考機關進行咨詢。
原則三:參考往年職位的報考“冷熱”情況
在公務員考試中,“熱門”職位與較“冷門”職位的招錄比往往差異比較大,往往前者招錄人數多、或條件限制較寬松、或工作待遇豐厚、工作環(huán)境佳等,那么職位好的,大家都想勉力一試,如此一來考取的機會就會很小。
相比之下,“冷門”職位可能由于招錄人數少或者報考條件高等原因,導致報考人數較少,所以選偏冷一點的職位考取的幾率會更大一點。
但是職位冷門,不一定就沒有發(fā)展前景。所以關于報考的“冷熱”問題,或許對于考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