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市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試卷及參考答案解析(B類)
109. 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歷史常識。《天工開物》,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于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A項錯誤,《夢溪筆談》,由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撰寫,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B項錯誤,《齊民要術》,由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該書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
C項錯誤,《水經注》,作者為北魏時期酈道元,我國古代地理名著,該書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D項正確,《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故正確答案為D。
110. 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文學常識。需結合具體選項予以分析。
A項正確,否極泰來,出自《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時過于期;否終則泰。”意思是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吳越春秋》講述了春秋時期吳國與越國爭霸的歷史。
B項錯誤,問鼎之心,出自《晉書·王敦傳》:“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專任閫外,手控強兵,群從貴顯,威權莫貳,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意思是指有奪政權的野心,現也指在比賽中有奪魁的雄心。《晉書》記載的晉代歷史,晚于春秋時期。
C項錯誤,草木皆兵,出處《晉書·苻堅載記》,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講述了東晉時,前秦苻堅與晉國大將謝石、謝玄開戰的故事。《晉書》記載的事件晚于春秋時期。
D項錯誤,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此時發生于戰國晚期,不是春秋時期。
故正確答案為A。
111. C
解析
本題考查氯乙烷的特性。氯乙烷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氣體,具有類似醚樣的氣味,常用作聚丙烯的催化劑,也用作冷凍劑、麻醉劑、殺蟲劑等。
A項錯誤,氯乙烷的沸點只有,比水的沸點低,排除。
B項錯誤,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是液化的過程,液化過程要放熱。因此氯乙烷從氣體變成液體過程中,會放出熱量。
C項正確,氯乙烷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但它通常以液體形式被儲存在壓強較高的金屬罐中。低溫高壓下,氣體通常可以被液化,液化后安全性高、運輸和儲存方便。
D項錯誤,由液體變成氣體的氯乙烷從受傷部位的皮膚上吸收了大量熱量,皮膚溫度瞬間大幅降低,使皮膚肌肉及淺表神經受冷凍麻木,于是疼痛感就被迅速緩解了,而非含有使神經麻醉的藥物成分。
故正確答案為C。
112. C
解析
本題考查物理常識。單向玻璃即單向透鏡。其原理是:涂有金屬或反光油漆的一面(A面),能反射大部分的光,如此站在此面的人物(如甲),只能看到玻璃上的一個反射的影像,與傳統的鏡子沒有什么區別。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光線,穿透玻璃到達另外一面(B面),使得B面的人(如乙)觀察到。
A項錯誤,光路的可逆性是指光能以一條路徑從A出發到達一個終點B,那么必然能從這個終點B以完全反向的同一路徑到達A點。光路的可逆性不可改變,單向玻璃無法改變。
B項錯誤,正面為玻璃鏡面,即站在此面的人看著像普通鏡子的一面,所以安裝時應把正面朝向被監控室(即:所要觀察的空間,如犯罪嫌疑人所在空間);而把反面朝向監控室所在位置。
C項正確,被監控室的燈光強度應保證足夠亮度,被監控室光線越亮、越強,玻璃的單向透視效果越明顯。
D項錯誤,為使玻璃的單向透視性能達到最佳狀態,監控室內原則上不安裝天花頂燈,不允許有其他發光燈源存在。監控室旁邊若有窗戶,必須安裝不透光的窗簾,如賓館酒店使用的密封窗簾。若監控室內一定要使用燈光,建議使用點狀燈光,如書寫臺燈等(燈罩不透光),以縮小燈照范圍。
故正確答案為C。
113. B
解析
本題考查地理國情,濕地的特點。
濕地像天然的過濾器,它有助于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藥、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于毒物和雜質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質,凈化水質。沼澤濕地能夠分解、凈化環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假如沒有了濕地,好比一個人被割去了腎臟。
故正確答案為B。
114. D
解析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A項正確,出自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B項正確,出自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C項正確,出自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D項錯誤,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
115. 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文學常識。
A項正確,“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出自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玉兔”又稱月兔,中國神話中月亮上有玉兔搗藥,因此以“玉兔”象征明凈的月亮,是“月亮”的美稱之一。
B項正確,“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出自李賀的《夢天》。“玉輪軋露濕團光”,玉輪是漢語詞語,意為月的別名,是“月亮”的美稱之一。
C項錯誤,“直須日觀三更后,首送金烏上碧空”出自韓偓的《曉日》,描述的是日出時紅日噴簿而出,霞光萬道的壯美景象。“金烏”是一種古代神話中的神鳥,為“太陽”的別稱,而不是“月亮”的美稱。
D項正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嬋娟”可指明月,是“月亮”的美稱之一。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116.答案B
解析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理論創新成果。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提出并系統闡釋了共同體思想。他們把作為無產階級奮斗目標的共產主義社會確立為“自由人聯合體”。在這種共同體中,個人是“世界歷史性的、經驗上普遍的個人”,是自由而全面發展并因此具有豐富個性的“自由人”。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體思想,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來源:《人民日報》2017年07月27日07 版)
故正確答案為B。
117.答案A
解析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力推動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的新發展。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下觀”與“和文化”的思想精髓。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天下觀”源遠流長,無內無外、天下一家是其核心原則,協和萬邦、世界大同是其終極目標。這種“天下觀”與和而不同、和為貴等“和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中國人處理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基本準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下觀”與“和文化”的思想精髓,將攸關中國前途命運的中國夢與攸關世界各國前途命運的世界夢緊密連接在一起,讓世界各國共享中國經驗,讓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的機遇。(來源:《人民日報》(2017年07月27日 07版))
故正確答案為A。
-
相關閱讀:
-
-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
- 猜你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