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筆試大綱】大綱和去年相比,較為穩定:依然堅持分級分類的命題原則,按照職位要求科學設計試卷;依然堅持能力導向,在180分鐘的作答時間內以能力考查為主線靈活設置題目。這是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在不斷變化過程中的穩定部分,也是不斷探索過程中的積累和沉淀,說明目前的考試形式已經相對成熟。字面含義雖然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在考試實踐過程中,命題人依然在大綱規定的范圍內不斷嘗試,使命題更為科學。中公教育專家將結合近年來實際命題的變化對大綱進行深入解讀,對考試趨勢進行預測,以求為考生備考提供借鑒。
一、分級分類,科學設置
2010國考大綱對申論科目進行了全新定義,首先明確對國考申論進行副省級、地市級兩級分類考查,迄今已歷經八個年頭。可以說,申論科目已經成為國考探索分級分類考試的先鋒。作為筆試的一門科目,申論考試能力要求與職位分類的匹配性較強,更容易通過材料、問題的不同設置體現不同職位的能力區分。
自2014年國考作答時限延長至180分鐘后,考生的備考水平與個人能力更加清楚地反映在試卷作答之中。之前的申論考試試卷為150分鐘,緊迫的作答時間導致考生能力得不到良好展示,無法真正彰顯自己的真實水平,從而使得考試科學性和考生區分度都受到了影響。為此,中公教育專家認為,2017國考大綱沿用這一思想,正是希望試卷能科學反映考生個人能力和作答水平,最終實現選拔人才的目的。
今年國考申論試卷仍然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類試卷。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從申論考試材料主題來看,自2011年以來國考申論均是不同的材料主題,如此可以更為準確地測查考生能力。
2011年省級試卷的主題是“弘揚黃河精神,繼續推進黃河治理工作”,市級試卷的主題則是“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無根化問題”;
2012年省級試卷的主題是“化解社會道德危機,推進社會道德重建”,市級試卷的主題則是“加強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
2013年省級試卷的主題是“保護文化遺產,保留文化多樣性”,市級試卷的主題則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2014年省級試卷的主題是“倡導慢生活,積極應對社會心理問題”,市級試卷的主題則是“提倡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引導社會平穩轉型”;
2015年省級試卷的主題是“生命化是合乎倫理的科技發展方向”,市級試卷的主題則是“人文讓科學更精彩”。
2016年省級試卷的主題是“國民素質與大國意識”,市級試卷的主題則是“好政策”。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發現,2011、2012年,國考申論省市兩級的試卷主題完全不同,但自2013年開始,省、市兩級試卷主題漸趨相近,2016年省市兩級試卷主題再次不同。廣大考生備考時要根據自己報考崗位的大綱能力要求,有針對性地加以復習。
二、能力導向,要求更高
2017國考大綱依舊強調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同往年相比,關于能力的闡述一字未變。文案工作能力是每位公務員做好機關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申論考試的考查對象。
申論考試的能力導向,意味著大綱中規定的各種能力需要在材料和題目設置中體現出來。中公教育專家認為,能力與題目設置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并非完全一對一的對應,題目可能是對某幾項能力的綜合考查,只是有所側重)。下面結合一些真題實例,對大綱中的能力要求進行提綱挈領式的解讀。
(一)閱讀理解能力
申論以給定材料作為作答依據,熟讀、讀懂給定材料是頭等大事,因此對于閱讀理解能力,所有考生都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
第一,準確理解。即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內容、含義及各部分的關系。
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省級)試卷第一題,要求考生“閱讀‘給定資料2’,概括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所關注的若干問題,及其所給出的具體建議”。這就需要考生準確理解“給定資料2”的內容,提取問題、建議要點,否則無法準確、全面地進行作答。
第二,二次概括。即在完成要點的基本概括后,再對要點分類歸納,組織答案。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市級)試卷第三題第2小題要求考生“對網友們的意見進行梳理,概括他們贊成和反對的主要理由”,本題作答范圍為“給定資料3”,資料中包含的要點繁雜,這就需要我們首先概括理由,繼而按照贊成、反對的不同理由進行分類總結。隨著申論考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對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考生如果不能掌握二次概括能力,勢必難以準確理解材料內容,造成失分。
(二)綜合分析能力
綜合分析能力是省級職位測查的重點,考生應該做到如下兩點:
第一,觀點鮮明。即按照題干要求,綜合給定資料中命題人的意圖,準確提煉觀點且鮮明表達。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省級)試卷第二題:“新技術的使用能否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根據‘給定資料2’,談談你的看法。”作答要求為“觀點明確”,這就要求我們作答本題時,需要首先亮明觀點,繼而結合材料對觀點加以分析論證。
第二,理據結合。理,就是理論和政策,考生應能夠恰當地運用理論政策,對給定資料的現象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據,就是論證說理所要使用的論據。隨著我國政府轉型升級的浪潮,一言堂的決策現象已經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如今的公務員需要運用各種論據支持自己的觀點,才能在工作中贏得大家的認同。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省級)試卷第二題,有著“有理有據”的明確要求,即是將這一工作趨勢化運用到題目之中的表現。
(三)貫徹執行能力
貫徹執行能力貼近工作實際,近年來國考對這一能力愈加重視,通常以貫徹執行題為考查載體,且比重較大。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省級)試卷考查了導言和講話稿;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市級)試卷考查了簡報。
面對日趨靈活、不斷創新的考查形式,考生在備考貫徹執行題時,不應局限于掌握黨政機關公文,還要掌握工作事務文書、公關禮儀文書、新聞傳播文書。
(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以選拔政府工作人員為目標,而考查的能力要求中更明確提出要具備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能力通常以提出對策題為考查載體。但從2013年開始,國考便沒考過提出對策題,通常通過綜合分析題、貫徹執行題及文章論述題來考查該能力。
雖然這幾年國考沒出現提出對策題,但是不能排除2017年出題的可能,因此考生還是應提高警惕,掌握如下作答要求:
第一,角度正確。解決問題時,考生要明確自身立場,一般題干未明確說明時,均應以“政府角度”作答,即思考作為政府工作人員,會如何著手解決問題。如果題干明確限定身份,考生便要按照題目要求轉換身份,提出解決方案。
第二,對策具體。申論考試切勿套用對策模板,或提出“假、大、空”一類令閱卷者深惡痛絕的對策,一定要保證對策的具體可行、切合實際。
(五)文字表達能力
文字表達能力最能體現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考生務必重視該能力的訓練。
第一,聯系實際。文字表達能力一般通過文章論述題予以展現,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省市兩份試卷中,文章論述題出現了聯系社會現實、不拘泥于‘給定資料’的要求。考生在寫作中,需要聯系社會實際和個人認識,分析、論證觀點。
第二,語言流暢。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省市兩份試卷中都出現了“語言流暢”的要求,為此,考生要熟練運用規范語言,順暢表達所思所想。
除此之外,國家公務員考試對于語言方面的要求逐年提升,在要求聯系社會實際、語言流暢的同時,更附有“見解深刻”、“思路清晰”等要求。這就要求考生不斷提高訓練標準,提升寫作能力。
三、把握本質,靈活應對
“得人心者得天下,贏申論者贏公考。”申論作為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筆試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的總體題量和題型較為穩定,但提問方式更為靈活多變,增加了考生備考和作答的難度。中公教育專家在深入研究與分析國考申論歷年真題的基礎上,力求為考生呈現比較完備的國考申論命題分析,使考生能夠全面掌握國考訊息,依據出題趨勢,制定科學的備考計劃。
(一)總體特點:題型題量趨于穩定,命題貼近實際
國家公務員考試自2008年開始采用四題模式并延續至2012年(2009年為三道大題、四道小題),一般情況下,前三題屬于字數要求比較少、分值比較低的題目,第四題為文章論述題。2010年至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會在第一道大題之下再出兩道小題,所以實際作答的題量為五道。2013年出題形式改變,將大題套小題的模式直接轉變為五道大題形式,在分數的分布上又有所調整,難度有所增加。此后,2014、2015兩年延續這一設定,依舊采用五題模式。2016國考省級試卷沿用了五題模式,而市級則采用了四道大題(第三題包含兩道小題)的形式。
申論題目雖然提問方式千變萬化,但始終沒有脫離歸納概括、綜合分析、貫徹執行、提出對策和文章論述五大基本題型。自2010年以來,申論在題目組成上出現了新氣象,越來越傾向于對貫徹執行題的考查,這一題型涉及的文種較多,在實際工作中更容易用到,更能考查出考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考生要對此類試題多加練習。
(二)歸納概括題
歸納概括題在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中較早出現,可以說是申論考試中最為基礎的題型之一。
特點分析
1.題量分值較為固定。國考中歸納概括類試題一般固定在一道或兩道,每題分值多在10~20分。
2.題型難度提升。近幾年,申論逐漸加大了對歸納概括題“全面、準確”的作答要求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短時間內快、準、全地提取出對應要點;同時,歸納概括題的考查形式不斷變化,出現了擬小標題之類的新穎問法,對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考生務必加強對歸納概括題的重視。
備考指導
1.注重平時練習。歸納概括題通常要求考生對整篇材料或部分材料全方位把握,以此抓住題干要求的相關要點。國考作答時間雖長,但申論材料的字數一直居高不下,考生臨場應試時心態緊張,很容易遺漏要點。為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在備考中要大量練習真題及模擬題,提升閱讀材料、提取和加工要點的能力。
2.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歸納概括題最重要的是對要點的采集,此類試題的作答字數較少,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注意語言表達的簡潔性。
(三)綜合分析題
綜合分析題重點考查綜合分析能力,現在已經成為國家公務員考試中難度較高的一種基礎題型。
特點分析
1.題型變化多樣。綜合分析類試題題型種類繁多且不斷推陳出新,其中重點考查了啟示型分析、評論型分析和詞句理解闡釋三種題型。
2.省級試卷側重考查此類試題。自2010年設置省級和市級兩套試卷以來,省級試卷更側重考查綜合分析類試題,分值在10~20分,而市級近幾年較少考查該類試題。
備考指導
1.培養分析問題能力。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多閱讀人民網、新華網上的時評,學習其分析問題的方式和角度,并將本教材中的邏輯思路融入作答之中,強化分析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
2.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條理清晰的答案最能體現考生嚴謹的思維,因此在平時要多注意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3.多方關注,增長見識。平時多關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報刊雜志和網站的新聞時事,多看評論文章,積累社會資訊,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貫徹執行題
近幾年,申論加大了對導言、講話稿、簡報等的考查,我們將其統稱為貫徹執行題。
特點分析
1.出現頻繁。貫徹執行題一出現便受到命題人的青睞,近幾年國考幾乎每年都會有此類試題。因此考生一定要熟悉此類試題的答題技巧,積極應對。
2.重點考查公關禮儀文書和新聞傳播文書。貫徹執行題牽涉的具體題型較多,按照寫作性質劃分的話,可以分為黨政機關公文、工作事務文書、公關禮儀文書和新聞傳播文書。近幾年,國考重點考查的是公關禮儀文書(如宣傳材料、講話稿、公開信等)和新聞傳播文書(如導言、編者按、短評等)。
備考指導
1.研究真題,多做練習。熟悉各種公文的格式和結構,掌握規范語言的運用方法。
2.與時俱進,掌握文種。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的貫徹執行題不斷創新,如2016國考省級考查的導言,就屬于新題型。為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在備考中不僅要了解政府常用文書,還要關注近年來國考、省考等考試中出現的新型文書,通過真題及模擬練習,掌握盡可能多的文種。
(五)提出對策題
提出對策題考查的是考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省市級試卷都會出現。
特點分析
從2013年開始,提出對策題似乎在國考申論試卷中隱去身形,很多考生逐漸忽視這一題型。對此,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各位考生不要麻痹大意,雖然此類題目出現較少,但國考大綱從不曾忘卻“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生在備考時要有所關注和重視。
備考指導
省級:仔細審題。國考大綱中明確提到“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因而考生作答提出對策題時,一定要看清題目中是否要求歸納概括問題、分析原因等,如果有明確要求,考生一定不能遺漏。
市級:掌握答題方法,確保對策的針對性、可行性。
申論材料都是圍繞當前的時事熱點展開的,考生平時要多利用網絡、報紙等對熱點事件進行搜集和整理,把握專家學者提出的建議、對策,從而為解決問題提供廣闊的思路。
(六)文章論述題
文章論述題是國考申論的必考題型,一般為最后一題。作為申論考試的“硬菜”,文章論述題的地位舉足輕重,是考生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也是最容易拉開分數檔次的題型。
特點分析
1.省市兩級要求小有不同。與市級試卷相比,省級試卷對考生能力素質的要求會高一些。
2.考查難度有所提升。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這是近年國考申論文章論述題中常見的作答要求,但2016國考申論省級試卷出現“聯系社會現實”的要求,這就提醒考生,要結合社會實際,分析、論證觀點。而從題型來看,近年來國考通常采用給出寫作話題的命題形式。
備考指導
1.平時多搜集一些適合申論文章寫作使用的名言警句并背誦下來,以備考試之需,為文章增添亮點。
2.關注時政熱點,對重大政策方針及領導人講話都應有所了解,如能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可大大提升其理論高度。
3.平時多動筆。要想寫出深度與文采兼備的好文章,只靠瀏覽和思考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反復練習。無論是真題還是模擬題的范文都只是一種參考,考生需要從中悟出好的立意、結構、論證方式等,加強練習,提升寫作能力。
【2017年國考報名入口】【2017年國考報名職位表在線查看/職位表下載】
【2017年國考考試大綱匯總/大綱解讀匯總】【2017年國考報名最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