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小學布局的基本標準是什么?
一是規定中小學學位配置標準。依照學位的通用算法:每千人學位數=出生率×學年數×1000。根據新時期人口出生率上升趨勢,適當調增中小學每千人學位數。
二是規定人口密集的城區服務半徑標準。根據國家有關要求,結合各地新區建設、舊城改造等實際情況,確定城區小學服務半徑800米,初中1000米。
三是規定非人口密集區小學服務半徑標準。根據學生平均步速,單程步行上學時間一般用時,設置一般城區、鄉鎮小學服務半徑1公里以內,鄉村小學服務半徑2公里以內。
四是規定寄宿制學校設置要求。因人口、交通等客觀條件影響和當地群眾意愿強烈的地方,可適度集中設置寄宿學校。小學1至3年級學生原則上不寄宿,4至6年級以走讀為主;初中學生根據實際可以走讀或寄宿;普通高中一般要有學生寄宿條件。同時,對學校選址安全提出要求。
四、實施中小學布局規劃的重點任務是什么?
一是擴大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主動適應城鎮化進程,有序、有效推進城鎮義務教育擴容建設,加快消除城鎮大校額、大班額,滿足適齡兒童數量持續增長需要。
二是完善鄉村學校條件配備。重點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生活、活動設施設備,開展村小和必要的教學點標準化建設,促進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一貫制學校,抬高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底部,多方位保障鄉村學生就近接受有質量的義務教育,穩定鄉村生源,奠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礎。
三是優化普通高中布局結構。積極推進有一定辦學基礎的相對薄弱高中創建晉級達標高中,重點支持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高中建設,鼓勵民辦學校爭創達標高中。
四是加強中小學校內涵建設。通過深化學校治理結構和治理制度改革,培育更多的新優質學校,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合理分布;加強殘疾兒童、隨遷子女、留守兒童等特殊學生群體關愛服務,促進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