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四: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1)如何理解“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人民對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自信和自覺”?
(2)闡述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應處理好哪些關系?
【答案要點】
(1)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覺,來源于中華文明的深厚淵源,來源于對實現中國發展目標條件的認知,來源于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把握。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根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國確立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發展目標,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是由中國的國情、文化傳統和當今世界發展潮流決定的。
(2)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應處理好下面三個關系:
第一,正確處理維護自身利益與促進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關系。中國的和平發展建立在同各國的合作基礎上,追求的是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各國共同發展。中國利益與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正確處理合作與斗爭的關系。中國重視合作,也堅持原則,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對于侵犯我國主權、損害我國核心利益的行為,必須進行堅決斗爭。
第三,正確處理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的關系。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重而道遠。我們應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充分估計前進道路上種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妥善應對國內外各種壓力和挑戰。
考點五: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
(1)如何認識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2)分析應如何“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
(3)近年來中國企業得以撕去“仿造者”標簽向“引領者”邁進的原因是什么?
(4)為什么說:“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共同朝著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
【答案要點】
(1)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既為全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也帶來一些新情況新挑戰,需要認真面對。要積極引導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增強廣大民眾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2)亞太地區亟待解決區域經濟合作碎片化等挑戰,必須堅持開放、包容、普惠、共贏,應該構建平等協商、共同參與、普遍受益的區域合作框架,封閉和排他性安排不是正確選擇。中國將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當前階段應該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盡早結束談判,為亞太開放型經濟提供制度保障,增強自由貿易安排開放性和包容性,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3)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在實現自身經濟的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發展做貢獻;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倡導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為中國品牌全面崛起創造機遇;中國還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為所有中國企業擴大對外合作,提升品牌影響力,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
(4)經濟多極化、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有利于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變化,從而增強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格局中的實力。國際社會要求變革現行不公平的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視為自己的神圣職責,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考點六:亞洲新安全觀與構建具有亞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
(1)如何理解“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
(2)應如何推動構建具有亞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
【答案要點】
(1)習近平在2014年亞信峰會上提出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綜合,就是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可持續,就是要安全和發展并重,以實現持久安全。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發展就是最大安全。
(2)推動構建具有亞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應做到:把握方向,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夯實基礎,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互諒互讓,堅持對話協商和平解決爭議;循序漸進,探討建立符合地區特點的安全架構。要堅持和發揚亞洲國家長期以來形成的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加強地區各項安全機制協調,逐步探討構建符合亞洲特點的地區安全合作新架構。亞洲國家和人民有能力更有需要通過對話和合作維護亞洲安全和發展環境。亞洲歡迎域外國家為亞洲和平與發展貢獻正能量,同亞洲國家一起促進亞洲安全穩定和發展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