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門課是法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法治觀教育為主要內容的一門課程。
從結構來看,《基礎》這門課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即思想政治教育(1—3章),道德觀教育(4章的全部,5、6章的部分),法治觀教育(5、6章的部分,7、8章的全部)。
從考研的出題來看,圍繞理想信念教育這個核心,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線,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主要考兩個方面的考點:第一是觀點,第二是意義。
第五門課是形政以及當代:其中,形勢與政策這部分的考題包括兩個方面的考點:第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重大方針政策;第二,年度間(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
在考研政治的五門課程中,當代世界經濟和政治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分數比重比較低,在一百分的試卷中只占十分;第二,題型比較單一,這門課程只考一道分析題,也就是說最后一道分析題考的是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的相關考點;第三,與國際形勢與政策密切結合。從考研的出題來看,這門課的考試范圍可以概括為:第一,把握兩大趨勢,理解一個競爭。
趨勢:(1)全球化;(2)多極化。競爭:綜合國力競爭。第二,注意兩類威脅,分析三大關系。
威脅:(1)傳統安全威脅;(2)非傳統安全威脅。
關系:(1)大國關系;(2)南北關系;(3)南南合作。第三,圍繞時代主題,掌握一個中心。
主題:和平和發展。
中心:我國的國際戰略和政策。
在這個范圍內,這門課程主要考這樣兩個方面的考點:第一是原因,第二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