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口袋立不起來”
中外共建項目合作促發展
“一帶一路”把歐亞非各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讓所有國家“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時,習近平就直言不諱地說,當前世界經濟融合加速發展,區域合作方興未艾。
習近平2015年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時強調,“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很多國家便開始尋求與之戰略對接。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草原之路”戰略、哈薩克斯坦“光明大道”、歐洲“容克投資計劃”、越南“兩廊一圈”……“一帶一路”倡議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戰略規劃形成對接。
不僅如此,不少國家希望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關鍵節點。波蘭曾表示力爭成為“一帶一路”物流中心;多哥希望成為“一帶一路”在西非地區的支點。
在去年8月17日召開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要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引進來、走出去”,傳統的國際合作并不罕見,而“一帶一路”的促進發展戰略對接與合作,貴在其“新”。
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合作?習近平提出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重要思想。
歷經時間的檢驗,“一帶一路”建設在“五通”方面取得累累碩果。其中,工程項目以及產能合作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走出去”與“引進來”,“強強聯合”多方合作,在發展歷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空口袋立不起來”,習近平2013年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時,卡里莫夫總統提到這句諺語。三年多過去,“一帶一路”建設已“立起來”,成為取得積極成果的重要注腳。
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投行”正式運營,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等陸續組建;中泰鐵路、土耳其東西高鐵、匈塞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加快推進……2015年與2016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直接投資額達293.5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56家,入區企業1082家,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近18萬個。
凡此種種成果,映照著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真誠落實,更彰顯出相關合作的巨大潛力。“一帶一路”建設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