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1944正值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進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寫《甲申三百年祭》,在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總結了李自成農民起義成功建立起大順朝但旋即失敗的歷史教訓,從3月19日起,這篇長文在重慶《新華日報》全文連載,文章發表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僅隔20天,毛澤東就在《學習和時局》報告中指出:"我黨歷史上,曾有過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11月21日,毛曾東復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既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
摘編自《(甲申三百年祭)風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2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中公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北京),臨行前,他對周圍的人說:"同志們,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他們進了北平就變了,我們共產黨人進北平,是要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實現共產主義。"他興奮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趕考'嘛。"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摘編自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3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縣鄉村干部和群眾座談中指出,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六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我們黨要帶領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奮斗目標,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所有領導干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
摘編自《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
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1)1949年春,為什么毛澤東把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趕考"(5分)
【解析】第一,"趕考"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即將面臨"執政"和"建設"的重大任務。
第二,當時民主革命的任務尚未完成。比如,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區還沒有推行;國民黨當局殘留勢力依然存在,共產黨執政地位尚未鞏固,這些都是面臨的考驗。
第三,全國性政權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將面臨現代化建設的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第一個歷史任務即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以后,還要繼續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富裕邁進。
(2)如何理解習近平所說的"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5分)
【解析】第一,這說明我們黨在執政60多年、現代化建設取得一定成績的情況下,面臨新的世情、黨情和國情,迫切要求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提高自身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第二,中國共產黨將繼續發揚西柏坡精神,始終堅持和弘揚"兩個務必",即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第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面臨"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因此,中國共產黨必須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指導下,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加強組織、紀律和作風建設,全面從嚴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