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讓大貓小貓都有路走
計劃經濟時期全靠國家管理市場,市場邊角被忽略,很多小商品沒人去生產,有些新的市場需求也沒人去注意。非公有制經濟的特點是只要市場有需求,它就會去滿足。要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收到法律保護,就需要重視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經濟學家成思危講過這樣一則寓言:著名科學家牛頓養了兩只貓。一只大貓一只小貓。他在墻上開了兩個洞,一個大洞。一個小洞,有人笑話他說,你還是大科學家呢,開一個洞就夠了,小貓也可以走大洞嘛。牛頓說不對,如果兩個貓同時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貓占住了,小貓就無路可走。要真正解決小微企業的問題,就要建立真正為小微企業服務的小型銀行,讓大銀行服務大企業,小銀行服務小企業。因為從商業角度說,大銀行本身就嫌平愛富,嫌小愛大。小微企業市場風險很大,交易成本也高。跟大企業簽一個1億元的合同,相當于跟小企業簽20個500萬的合同。現在居民和企業手中有大量存款,而小微企業卻貸不到款。這就需要一條通道,這條通道就是社區銀行等中小銀行。發展民營的、小型的金融機構有利于解決好小微企業的融資困難。大企業是我國經濟的脊梁,小微企業是血肉。沒有大企業國民經濟站不起來,但是如果小微企業垮了,那國民經濟不成了骨頭架子了嗎?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務院陸續出臺了關于大力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多項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多次強調要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減負添力。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浙江考察時再次對民營銀行長期致力于服務小微企業給與了充分肯定。為小微企業打開直接融資大門,是開創性的制度安排。一大批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小微企業將會成長為支撐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參天大樹。
摘編自 光明網(2013年11月15日)、新華網(2014年11月21日)
(1)現階段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堅持“讓大貓和小貓都有路走”?
(2)如何更好地發展非公有制在經濟發展上的作用?
【答案要點】
(1)材料中的“大貓”指公有制經濟,“小貓”指非公有制經濟。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現階段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也就是“讓大貓小貓都有路走”。
(2)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遵循的又一條原則。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獨資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發展的不平衡性,給非公有制經濟留下了廣闊的空間。非公有制經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人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3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925年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十月十五日丁祭過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門生顏回、子路、子貢三位在上海的文廟里吃著冷肉的時候,有四位年輕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紅漆的四轎,一直闖進廟來,里面走出一位臉如螃蟹,胡須滿腮的西洋人來,原來這位胡子螃蟹臉就是馬克思。
孔子一見來的是馬克思,他便禁不得驚喜著叫出:啊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呀!你來到敝廟來,有什么見教呢?
馬克思說:我是特為領教而來,我們的主義已經傳到你們中國,我希望在你們中國能夠實現,但是近來有些人說,我的主義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著的中國,我的主義是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因此我便來直接領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么樣?和我的主義怎樣不同?
孔子說:難得你今天親自到了我這里來,太匆促了,不好請你演講,至少請你作一番談話罷。你的理想的世界是怎樣的呢?
馬克思說:我的理想的世界,是我們生存在這里面,萬人要能和一人一樣自由平等地發展他們的才能,人人都各能盡力做事而不望報酬,人人都各能得生活的保障而無饑寒的憂慮,這就是我所謂“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社會。
孔子說:你這個理想社會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謀而合,你請讓我背一段我的舊文章給你聽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不是和你的理想完全一致的嗎?
馬克思說我的理想和有些空想家不同,我的理想不是虛構出來的,也并不是一步可以跳到的。我們先從歷史上證明社會的產業有逐漸增值之可能,其次是逐漸增值的財產逐漸集中于少數人之手中,于是使社會生出貧乏病來,社會上的爭斗便永無寧日。
孔子說:我從前也早就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呀!
孔子的話還沒有十分鐘落腳,馬克思早反對起來了:不對,不對!你和我的見解終竟是兩樣,我是患寡且患不均,患貧且患不安的,你要曉得,寡了便不均起來,貧了便是不安的根本。所以我對于私產的集中雖是反對,對于產業的增值卻不惟不敢反對,而且還極力提倡,所以我們一方面用莫大的力量去剝奪私人的財產,而同時也要以莫大的力量來增值社會的產業。
孔子說:尊重物質本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洪范八政食貨為先,管子也說過“倉源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的思想乃至我國的傳統思想,根本和你一樣,總要先把產業提高起來,然后才來均分。
馬克思到此才感嘆起來:我不想在兩千年前,在遙遠的東方,已經有了你這樣的一個老同志!你我的見解完全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說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們中國的國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國呢?
(1)“馬克思進文廟”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2)如何理解孔子與馬克思對話中談到的他們之間思想上的“不同”與“一致”?
【答案要點】
(1)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并開始與中國的工人運動相結合。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了實踐條件。
但是,由于中國共產黨還處于幼年時期,對于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規律認識不足,所以作出了一些錯誤方針。例如,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放棄了統一戰線的領導權。
(2)不同之處:一是實現理想社會的方式有不同之處,孔子沒提出實現大同社會的手段和方式,而馬克思強調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不能“虛構”或“一步可以跳到”,而是要通過實踐,尤其是要經過社會革命重新分配社會財富;二是對待財富創造和財富分配兩者關系上有不同之處,相比于財富創造,孔子更重財富分配的均衡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安定,而馬克思不僅強調財富分配的合理,同時也要求物質產品極大豐富。
相同之處:一是實現理想社會上的一致性,雙方都憧憬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這是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美好愿望;二是財富創造重要度問題上的一致性,孔子和馬克思都強調產業發展和財產富足,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實國情是完全可以結合起來的,這要求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實現馬克思主義具體化、民族化、時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