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想報考的導師發了無數條短信,沒有回應,誠摯地發了封郵件,沒想到導師回復說:好好復習!”2013年底,教育部出臺考研新政,明確規定2014考研復試前導師、考官不得與考生單獨接觸。揚子晚報記者昨日調查中了解到,8成以上初試成績靠譜的考生在忙著找導師,就像學長們傳授經驗說的那樣,“你不找,你傻呀”。不過在新政下,不少考生碰了壁,部分導師采取“冷處理”。也有導師提醒考生,別弄巧成拙了。
■記者調查
8成考研學生正忙著聯絡導師
打電話發郵件去辦公室,考生用盡方法找導師
記者昨調查了20名初試成績不錯的考生,除了3名考生表示還沒想好報考哪位導師外,其余考生都在忙著與導師聯系,他們當中不乏成績和能力有絕對優勢的。一位理科專業學生王鑫剛告訴記者,當做出考研的決定時就開始聯系導師,“通過在那所學校讀書的同學,要到這位導師的電話。發過幾條短信給他,初試成績出來后,打過一次電話,不過他沒有接。”王同學表示,特別在考外校的研究生中,主動聯系導師的現象格外普遍。記者調查中了解到,考生聯系導師的方式多樣,除了常見的打電話、發短信、發郵件,還有去辦公室拜訪,或者采用“曲線救國,旁敲側擊”的方式通過師兄師姐、同專業或同校老師引薦的,可謂煞費苦心。
和導師聯系上了,考生會說點啥呢?“向導師表達想跟他讀研的意愿,了解該校該專業的學術側重點,以采取有針對性的復習,最直接的,能在面試時讓導師關注自己。”有些學校部分專業復試中仍有筆試項目,這時候提前聯系導師獲取信息就可以免去很多無用功。姚同學報考本校跨專業研究生,報考一年前,他就跟跨專業導師混熟了,“雖然復試政策沒出來,導師已經告訴我復試比例,大致的考試時間,復試要考寫評論等。我覺得還是有優勢的。”大部分考生表示,哪怕混個臉熟呢,求導師關注自己。
與導師聯絡是想在復試中“占先機”
復試前為何找導師呢?采訪中,考研同學告訴記者,幾乎所有學長都會建議學弟“復試前務必與導師聯系。”黃同學報考的是上海某大學的兒童文學專業,報考前她先與該校的學兄學姐取得了聯系,了解一下復試的流程和往年的出題風格,以及導師的決定權在評分中的比重。“學長們建議,應該先與報考導師聯系。”黃同學告訴記者,復試的書目就是該校一位導師的著作,內容為他對一些兒童文學經典作品的看法,“如果能與他取得聯系,就能占先機了。”何況學長們說了,“你不找,人家都找,你傻啊。”考前找導師的風氣代代相傳,延續了下來,“不找怕吃虧啊。”
不少導師短信不回手機不接
記者采訪中發現,學生雖然忙著聯系導師,但碰壁是常事,短信不回,手機不接,出題導師的人選也處于保密狀態。考生小劉報考本校的研究生,他復試的面試導師就是他本科的專業老師。17日查分入口開通之后,他查到了自己的初試分數,399分,比去年高了近30分,盡管分數線尚未公布,小劉也基本確定自己能進復試。小劉嘗試給導師發了幾條短信,沒有回應,第二天,又發了好幾條求助短信,依然沒回音,19日他嘗試性給導師發了封郵件,詢問如何準備復試的筆試和面試。這次有回應了,導師在郵件中回復:“招生網站上給出了指定書目,好好復習!”采訪中,多名高校教授坦言,每年到復試前,手機被各種短信、電話、微信、私信轟炸,對自己的教學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本校的學生不用說了,還有很多陌生同學,更夸張的是,還有家長給我打電話說情,甚至提出請我給孩子輔導的要求。”這名理工科院校的教授認為,大部分教授復試前不會與考生單獨接觸的,如果有交流多半是鼓勵性質的,最多解釋解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