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歐洲時報網報道,1月11日起,中國訪客赴英國可以申請兩年多次有效入境簽證,費用和此前申請六個月單次入境的英國簽證一樣,還是85英鎊。1月5日在中國訪問的英國外交大臣菲利浦·哈蒙德說,在適當的時機,兩年多次有效簽證將延伸至十年多次。
去年7月起,中國公民可以在北京、上海、廣州的聯合簽證中心申請英國和比利時簽證,“一站式”簽證讓中國客同時玩轉多佛海峽兩岸。
而回首2015,把自家大門敞得更開的還有許多歐洲國家:
德國駐華使館5月起簡化簽證受理程序,承諾48小時內向商務人士簽發簽證,而普通簽的辦理時間則從原來的5天改為3天,并向48小時邁進;意大利則趁著世博會的契機,承諾36小時內發放個人旅游和商務簽證……
2016年的期待也不會低。英國人開了個好頭,法國人估計會緊接著上。
法國駐華大使顧山去年12月表示,法國正在制定一種新的人才簽證,以后來法留學(微博)的學生只需要申請一次簽證,有效期直到學業結束。學業結束后也不必擔心,法國人會給另一種簽證:只要在法讀過碩士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后都將會自動獲得5年多次往返簽證。
在中國的簽證中心則將是遍地開花。德國要在未設使領館的6個中國城市建簽證代辦中心,意大利希望在成都和西安的民眾都能就近申請赴意簽證。
往來中歐的航班越來越密,也不僅僅只有北上廣深幾個城市可以直達歐洲。中國訪客在玩轉了東南亞和日韓之后,帶著鼓著的錢包把目光瞄向了歐洲。
在中歐熱絡的大背景下,歐洲人并不掩藏自己對中國游客的期待。無論是文化、學術還是商業,歐洲有著足夠的條件吸引中國人,大量中國面孔的出現意味著一劑對歐洲經濟的強心劑。
中國游客每年出境旅游的人次高達1.2億,境外消費居世界第一,他們的消費通常是其他國家游客消費的數倍。而旅游業對歐盟GDP的貢獻約為9%,雇傭2500萬人,堪稱歐洲的支出產業之一。因此從瑞士的酒店業、鐘表業,到巴黎香榭麗大街的老佛爺和春天百貨,再到希臘的海濱小城,都在努力為中國訪客創造更為舒適的環境。
數據顯示歐洲的努力并沒有白費。中國游客2015年上半年在歐平均消費比去年同期上漲了7%,7月消費總額則暴增了七成;平均每22名中國游客就為英國旅游業創建1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