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鼓勵“聽話”和“順從”
之所以中國人跟美國人、印度人的差別這么大,也當然跟中國文化鼓勵“聽話”“順從”緊密相關。在中國長大的過程中,父母等周邊的人都教你“乖乖聽話”、聽長輩的話。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見到比自己年長的,都要小聲講話,要順從聽話,不能挑戰長者和權威的言論。
正因為從出生開始,二三十年之內,周邊大多數人都比自己年長,都是自己必須要順從聽話的對象,所以,每個人在成長的二三十年里都會被馴化得乖乖的,沒機會鍛煉講話辯論。長大后即使想學習辯論、學習作報告演講技巧,也很難改變從小被迫養成的“聽話不作聲”習慣。
在中國,別人說“你的孩子好聽話”是對你子女的表揚,父母也會因此而欣慰。而我在美國生活的30年里,從來沒有聽到美國人以這種話去夸獎人家孩子的,因為美國人會認為“聽話”“順從”是貶義,是沒有個性的表現,因此,沒有人愿意被這樣評價的。
美國學校更注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看,正因為這種思辨能力的培養,現在我跟女兒討論問題時,她們一聽到任何話,很自然地就會去懷疑、審視,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證據來證明這個話邏輯上或者事實上、數據上站不住腳。
這種習慣看起來簡單,但是對于培養獨立的思辨能力,讓學生畢業以后,特別是大學畢業以后,不只是簡單地聽領導的話的機器,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開端。
當然,思辨對于美國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是很自然的,有時候我也想,美國這個社會真的蠻有意思,不管是聰明的、還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還是沒有能力的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個人物,對什么事都會有一番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