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年年新,但是騙子卻越來越老練。特別是針對低齡學子的詐騙案例時有發生。
虛假綁架、贖金詐騙、換匯詐騙,電話再加上QQ或者微信……
詐騙手段多
學子易中招
近年來,學子在海外受騙的報道屢見不鮮:2016年8月,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近90名中國留學生因找人代繳學費被騙超600萬元人民幣。2017年3月,洛杉磯一名留學生接到騙子電話,稱其父母給她匯的款項需補交稅款,否則將被驅逐出境。該留學生因擔心被逐出境而向騙子繳納了“稅金”。2017年11月,在多倫多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張鐫文(化名)、許可(化名)、劉悅(化名)在詐騙分子的誘導下,切斷與外界的聯系,在他們處于“失蹤”狀態后,詐騙分子便與其家人聯系,謊稱他們的子女已遭“綁架”,并勒索巨額贖金。2018年,韓國、德國、西班牙等多個國家的中國留學生都遭到“換匯詐騙”……
不少學子認為這樣的騙局離自己很遠,但學子在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落入騙子的圈套。“我朋友曾經就收到過要求他繳納更多稅金的詐騙電話。我們還遇到過要求交更多的停車費,否則就把車拖走的詐騙電話。”在澳大利亞留學的陳星(化名)說道。
學子留學海外,極容易成為騙子行騙的對象。“我的朋友小王在米蘭機場剛下飛機,就遇到了假裝意大利警察的騙子。騙子假借查看護照之名,騙了小王的錢。”說起被騙,在意大利熱那亞大學留學的王茜蕓也講起了自己朋友受騙的經歷,“我的朋友小張在留學時遇到了網絡詐騙。當時小張的QQ號被盜,騙子登陸小張的QQ號后,聯系了他在國內的父母。騙子以小張的口吻說自己錢包掉了,急需用錢,并提供了一個銀行賬戶,讓小張的父母向騙子的銀行賬戶打了錢。”
年輕、好奇、人生地不熟,再加上留學低齡化的趨勢……
生活經驗不足
或是受騙主因
這些騙局都有一些共性:第一利用了“年輕”;然后趁著“人生地不熟”下手。很少有留學生有充分的留學地生活經驗,所以容易上當受騙。正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學習經濟學的王佳(化名)說:“很多學子涉世不深,缺乏生活經驗。尤其是剛到海外時,對周圍環境充滿了好奇,降低了警惕心。一旦遇上騙子,容易被嚇到,被騙的可能性就很大。”正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學習教育學的王藝菲也說:“在國內,父母都會幫助我們處理好大部分問題。但到國外以后,基本上所有事情都需要一個人獨自面對,比如說租房。而大家在國內時沒有類似的經驗,出國以后很容易被人忽悠。”
對于初出國門的學子來說,語言溝通能力不好是導致其易受騙的原因之一。“很多騙子認為留學生的外語不好,所以在行騙時專挑留學生下手。對于剛剛到海外的留學生,可能真的會因為語言溝通能力有限而受騙。”陳星說。
對于大部分受騙的學子來說,不了解留學目的國的法律法規也是受騙的重要原因。陳星說:“學子遠赴異鄉,對當地法律和相關規定沒有詳細的了解,騙子很可能就會利用學子的這一點來行騙。”王佳認為,學子在陌生的環境中,遇事容易慌亂,可能會忽略查閱相關法律和核實官方信息這一重要步驟,輕信騙子的謊言,導致被騙。
熟記報警電話、求救語,甚至是熟悉警察穿的制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