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留學國外父母應做好心理調(diào)適 理解中外文化差異
平安留學一直是中國家庭和社會各界普遍關(guān)注的話題,特別是,隨著留學美國人數(shù)的增多以及低齡留學人數(shù)的漸長,近年來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偶見一些安全事件。因此,筆者從中美文化和教育理念差異角度談談中國留學生父母的心理調(diào)適。
理解中美文化差異
在中國文化中,家庭是中心,是一個集合體,個人獨立性相對較弱,而且在個人和家庭之間,單位、集體、國家這些場域力量很強,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而發(fā)端于歐洲、獨立于北美的美國文化,更多是以社會為中心,表現(xiàn)為看重宗教、社區(qū)等,西方人的家庭意識和中國人比起來相對較弱。總的來看,中國的家庭文化對個人成長的影響超過西方家庭文化。
在孩子成長階段,西方文化受成人中心主義影響,孩子被認為是缺乏理性、不自由的,西方在孩子成長階段把他們當成“小成人”看待,在教育過程中既尊重孩子又疏遠他們,親子關(guān)系親密度不如中國。西方文化中,家是孩子走向社會的暫時過渡基地,家庭生活有暫時性,不具備永恒性。18歲以上就需要搬出家庭,并獨立生活和學習,這在美國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xiàn)象。在西方這種文化下,即使子女和家庭成員出現(xiàn)意外傷亡,家庭恢復創(chuàng)傷的方式是相信其去了應該去的地方,并很快開始新的生活。
由于家庭在中國的中心作用,中國人家庭依賴性更強,家長和孩子之間,尤其是家長對孩子的依戀遠遠超過西方家庭。對于家庭成員故去,就是失去,所以走出悲傷需要相當?shù)臅r間和勇氣。
體驗教育深層理念不同
中西文化的差異導致了教育深層理念的差異。
西方文化下,學校教育只是一種職業(yè),教師是社會分工的一部分。教師與學生因錢與知識的交換而平等存在。這種理念好的地方在于,教師尊重學生,學生獨立性較強因而創(chuàng)新的空間較大,但是也沒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樣的觀念。
同時,西方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為孩子離家后做準備,比如教會孩子獨立生活,培養(yǎng)必要的生理心理技能,所以學校教育承擔的是有限責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在社會生活中,美國從家庭到整個社會從小非常注重體育,目的是培養(yǎng)健康的體格、抗壓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適應社會生存的素質(zhì)。
父母必須做好心理調(diào)適
子女出國,父母擔憂。然而,由于中國留學生成長于中國文化中,到了美國,接受的是美國教育,受到的是中美兩種文化的熏陶,兩種文化中有沖突的部分,這種沖突給留學生造成的困擾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中國父母與留學子女之間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