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被哈佛大學錄取的白人學生享有優厚待遇。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9月24日報道,哈佛大學是一所出了名的難進的學校。在最近的一個招生周期中,錄取率僅為4.5%。但是,如果你父母也是哈佛大學畢業生或者你是運動員的話,想在這所受人尊敬的常春藤盟校獲得一席之地就要容易得多——這一事實令白人申請者更加受益。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在2014年至2019年的6個招生周期中,在被哈佛錄取的白人學生中,43%的人要么父母也是哈佛畢業生,要么自己是運動員、教職員工的子女,要么是院長意愿名單上的學生——這是一份其親屬給哈佛大學提供捐贈的申請者名單,直到2018年外界才了解這份名單的確存在。
相比之下,在被錄取的非洲裔、亞裔或拉美裔學生中,只有16%的人屬于上述類別中的一類。
經濟學家彼得·阿爾奇迪亞科諾、喬希·金斯勒和泰勒·索姆撰寫的這份研究報告尚未提交出版或同行評審。但這些數據來自依照《學生公平入學法案》而公開的數據。之所以要公開這些數據,是因為亞裔美國學生提起訴訟,聲稱哈佛大學在錄取過程中基于種族的原因歧視他們。
像哈佛大學這樣的精英院校給予運動員以及親屬與學校有關系(要么是校友、要么是捐贈者)的申請者以特殊照顧并非新聞。《華爾街日報》報道說,過去5年,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子女的錄取比例為30%,相比之下,普通申請者的錄取比例為7%,而圣母大學、喬治敦大學和弗吉尼亞大學的校友子女申請者的錄取比例大約是總體申請者的兩倍。
由于常春藤盟校在歷史上的大部分年份里一直以白人學生為主,所以給予校友后代特殊的地位似乎會延續這種不公正的歧視歷史。
考慮到常春藤校隊主要是以高昂的入場費和鄉村俱樂部式的體育項目為主,如網球、高爾夫和曲棍球,所以精英院校優先考慮運動員的做法也因主要惠及富裕白人家庭的學生而飽受詬病。
但是大學通常會對招生數據的細節保密,這意味著公眾并不總是非常了解校友子女和運動員獲得青睞的程度。該研究報告的作者解釋說,該研究報告要求哈佛大學公布許多原本保密的數據,“包括涉及人口、學術水平和課外活動的詳細信息”,以及有關哈佛大學內部對申請者評分的信息。
根據兩位作者依據哈佛大學錄取制度最新數據而建立的模型,“大約四分之三的白種ALDC(“ALDC”指的是“運動員、校友子女、院長意愿清單上的學生以及教職員工的子女”)學生承認,如果把他們當作非ALDC白人對待,他們就會被拒絕入校。”
據報道,哈佛大學近年來在擴大學生群體多樣性方面取得了真正的進展。在過去兩個招生周期中,已出現非白人占多數的年級。但哈佛大學在經濟多樣性方面仍然遠遠落后。
正如《哈佛雜志》在2017年所指出的,“超過一半的哈佛學生來自收入分配體系中最頂尖10%的家庭,而絕大多數——超過三分之二——來自最頂尖20%的家庭。”
最新公布的這些統計數據提醒人們,常春藤盟校出現不平等并非偶然,而是有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