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閩南網 > 教育 > 教育新聞 > 正文

    家長抱怨學校“影子作業”:過得像“打仗”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5-11-09 11:36 http://www.iosapp77.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還以為不用寫作業,原來少寫一樣都不行”

    “現在拼的就是家長,誰盯得緊、咬得住,誰的孩子成績就能上去”

    “沒作業確實不行,大家都學那么多,我們也得趕上大流啊”

      兒子潼潼上“黑榜”了!這幾天,天津小學生家長陳曉娟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潼潼上小學一年級還不到兩個月,課堂練習的成績在班里竟然墊底了!陳曉娟趕緊找原因,發現問題出在了作業上!“不寫作業,課堂練習當然考不好!”有位家長一語道破。

      陳曉娟這才恍然大悟。孩子上學以來,學校一再聲稱嚴格遵守“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的教育部規定,沒有書面作業,原來,這些話只能聽聽而已,不能當真。

      近來,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北京、天津等地不少家長抱怨,與以前的“留作業”相比,如今小學的“不留作業”,不僅沒有減輕孩子的課業負擔,反而讓家長更加痛苦糾結。

    明明說不留作業

    少寫一樣都不行

      潼潼的老師經常會在課堂上布置些練習測試,然后很“負責”地把全部滿分的卷子和部分低分的卷子曬到班級微信群里,讓大家“學習學習”。

      滿分名單里總沒有潼潼,陳曉娟安慰自己,“小男孩粗心挺正常的。”可這次,陳曉娟才瞄了一眼班級微信群,心里就咯噔一下,那個得77分的卷子上,不就是兒子歪歪扭扭的字嗎?

      隨后,老師又補了一句:“今天的卷子咱班12個滿分,95分以上的占30%,近70%的孩子都在85分以上。其他孩子繼續努力!希望就在眼前!”

      這話頓時讓陳曉娟覺得無地自容。而老師下面一番話更是讓她倒吸一口涼氣:“同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為什么成績差異那么大?主要就差在家庭教育上了!”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國各地中小學校從幾年前就開始實行“嚴控中小學生作業量”的“減負令”,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三、四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40分鐘;五、六年級家庭作業不得超過1小時。”

      潼潼的班主任老師也一再在班級群里反復強調,“我們不留作業”,陳曉娟起初還挺高興,覺得“減負”落到了實處。

      私下詢問了幾個相熟的家長后,陳曉娟這才醒過悶兒,原來老師每天發到她手機“e校通”上的“學習目標”其實就是作業。比如,“請督促孩子練習并能寫出今天課堂上學的3個復韻母和8個字”“練習并記住課上學習的英語(精品課)對話”“有能力的孩子用‘一圖四式’來表達6+4=10的內涵”……

      乍一看,好像哪一項都不是要寫的作業,可實際上,要完成老師的每一個要求,都得下不少功夫。“還以為不用寫作業,原來少寫一樣都不行!”陳曉娟說。

      北京家長田暉在女兒上小學一個多月后也發現了“不留作業”的真面目,“老師雖然說作業和練習都是自愿完成的,但孩子只要寫了,第二天老師就會獎給小星星。數學、語文天天都有小測試,不管是默寫拼音、生字還是口算,孩子平時如果不天天回家練習,根本過不了關,只能默默看著老師給得滿分的同學拍照、曬在微信群里。”

      田暉說,老師還不如明明白白留作業呢,現在家長自行掌握作業量,難免有些好強的人會給孩子加碼加量,結果把全班的負擔都加重了。

      田暉女兒的班里就出現了這種現象。國慶放假前,語文老師對孩子們說,自愿默寫一頁拼音就可以得一個小星星,假期結束,班里有孩子一下子領了20多個星星,田暉女兒只得了5個。小姑娘不服氣,回家一口氣默寫了6頁拼音。

    為讓孩子能“領跑”

    每天過得像“打仗”

      這些隱形的作業,讓家長又愛又恨:一方面幫家長指出一條“贏在起跑線”的“秘笈”,似乎“多寫多練,成績就好”;另一方面也“催”得家長為之揪心不已、疲于奔命,因為“總有人比你更拼”!

      女兒上小學這倆月,在班里得的“表揚星”能排到前5名。為這,北京小學生家長王麗卿感嘆,每天的日子過得“跟打仗似的”。

      早上6點起床給孩子做早點,然后叫孩子起床,洗漱、穿衣、吃飯……趁孩子吃飯的功夫,插空隨便收拾一下自己,胡亂塞幾口吃的,就爭分奪秒把孩子送出門。下班時間一到,她便第一個沖出辦公室,把孩子從姥爺家接回自己家,做飯、吃飯、收拾碗筷之后,就開始跟孩子的作業“玩命”。

      在她眼中,這時候一天的“重頭戲”才剛剛開始,因為其他的忙碌都是體力上的;而孩子的作業,則必須集中一家人的智慧和心力才能做得“漂亮”。

      晚上7點開始,孩子一筆一畫地在本子上默寫今天課堂學的拼音和漢字;王麗卿則一邊給孩子做明天上課要用的字母卡,一邊“絞盡腦汁”按照老師要求編小兒歌幫助記憶。

      抄完生字,王麗卿趕緊檢查,“都對了!明天上課別寫錯了啊!”她囑咐道,在生字本上簽了名字。又讓孩子把卷子上的錯題做一遍,簽名。然后拿出新做的字母卡,用自己剛編的兒歌,教孩子每個念了5遍。

      隨后她掏出手機,掃出老師發在群里一個二維碼,這是今天要求聽的英語錄音。她讓孩子跟讀了兩遍,又讓孩子把書上一小段歌謠背誦下來。老師還要求“要邊唱邊表演”,特別指出:“把動作做漂亮!”看著孩子邊咿咿呀呀念叨,邊亂比畫動作,王麗卿有點茫然,怎么才算“動作漂亮”呢?

      還有一頁數學作業,都是計算題,孩子完成得挺快。王麗卿看了一遍,錯了兩道,改!這時候,孩子爸爸已經把課堂測試的錯題抄好了,讓孩子重做,簽字。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作業總算寫完了。

      接著,陪孩子練琴一小時,已經9點了。孩子打了幾個哈欠,說,“媽媽,我還想玩會兒手工。”

      王麗卿有點心疼,但還是點了點頭。才不到7歲的孩子,總得有點自己玩的時間吧。

      等把孩子的事情都安排好,收拾完畢,王麗卿也困得不行了,“有時候自己沒刷牙沒洗臉就跟著一起睡了”。王麗卿說,自己每天都挺焦慮的。雖然老師說很多作業都是自愿完成的,“但是大家都在做,誰敢落下?”她生怕因為自己疏忽,讓女兒失去領先的優勢。“現在拼的就是家長,誰盯得緊、咬得住,誰的孩子成績就能上去!”

      黎媛媛在一家機關單位工作,自從兒子上了小學,她和孩子每天晚上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要完成老師發的作業要求,一晚上就全搭進去了。”她坦言,老師在留作業時往往會指出,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有能力的孩子”選做的。但是大家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比別的孩子差,人家做了我們也應該做,造成孩子的作業“似乎總也寫不完”。

    學校真的沒作業

    家長心里更沒底

      這種攀比和焦慮像一種傳染病,在家長之間快速蔓延。

      天津小學生家長李倩,女兒剛上一年級。這些日子,她總是問自己,當初給孩子選擇這個學校到底對不對?

      孩子上學前,李倩曾想著把自己現在住的房子賣了,再貸點款,買個熱門小學的學區房。

      可今年起,天津嚴格執行“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也就是說,無論上哪所小學,升初中時都是通過電腦“搖號”。李倩認為,“那就沒必要擇校啦,在哪兒上都差不多!”

      她家片內學校是一所很普通的小學,前年換了個年輕校長,提出的口號就是“快樂學習”,李倩挺欣賞這一理念的,“孩子的天性不就是玩嗎?”

      上學這倆月,孩子放學回家真的沒什么作業,一些抄寫的作業通常在學校就完成了,唯一一次讓家長協助完成的英語作業是“唱一首英文歌并錄成微視頻”。

      最近,她和孩子幾個幼兒園同學的父母聚會聊天,發現幾乎每個剛上學的孩子回家都得完成半小時到1小時作業,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立刻煎熬得她坐立不安。

      “沒作業確實不行,大家都學那么多,我們也得趕上大流??!”她趕緊給孩子報了英語和國學的課外班,心中的大石才算是落地。

      和李倩一樣,一旦老師真不留作業了,不少家長心里更不踏實。

      北京一年級小學生家長吳越,已經給孩子買了語數外三科的練習冊,“每天回家督促孩子做做練習,得把基礎打扎實了”。她跟一些高年級學生家長溝通后得出結論,一、二年級必須得給孩子培養每天放學回家后先寫作業的習慣,“要不三年級以后作業一下子多了,孩子根本不適應”。

      吳越說,自己去學校附近的教輔書店買練習冊時,書店老板還笑話她太“后知后覺”了,這么晚才來買。據說,像《黃岡小狀元》這樣的“經典”練習題,幾乎每個孩子都在做,“就你不做,肯定不行??!”

    評價指揮棒不改

    孩子就玩不起來

      每天圍著孩子的作業忙得團團轉,家長們私下里怨聲載道:“這些作業分明是給家長留的??!”“現在的老師什么都不管,把教育的責任都推到家長身上了!”

      朱穎當了10多年小學老師,在她眼中,十幾年來,作業其實并沒有太大變化,變的只是與家長的溝通方式。

      “以前我們每堂課后,也要求孩子回家復習舊課、預習新課,并請家長督促。”朱穎說,只是從前,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方式比較單一,有的時候只有通過一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家長才能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老師的教學內容。

      “其實每次家長會后一段時間,往往會感覺到學生有些改觀,能看出是家長回去督促學習的結果。”但這種改觀,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不明顯。

      現在不同了,有了QQ、微信、校訊通等即時通信方式,老師每天都能將教學的進度、學生的表現等全部反饋給家長,家長也能了解到其他孩子的學習情況,“每天都有通知和反饋,大家全都能看見,家長也喜歡比較,就會感到緊迫和焦慮。”

      那么,到底有沒有可能讓孩子完全不寫作業,又能學到知識呢?

      在天津一所知名小學當了十幾年班主任的王老師說,現在教育部門規定“一、二年級不得留書面家庭作業”,對老師確實提高了要求,到底能不能讓孩子在課堂上就把知識全部學會?

      “人的記憶是有曲線的,這是教育規律。”王老師說,課上學會了并不代表孩子真的掌握了,學習應該有個反復的過程,因此“每天家長陪孩子回顧一下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特別是在孩子剛上小學的前兩年,其實是很有必要的”。

      他說,父母和孩子一起復習,一方面可以增進親子關系,另一方面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復習舊課、預習新課”的學習習慣。

      “作業的形式有很多種,孩子也各有差異,不該一刀切。”王老師說,比如今天教了5個生字,有的孩子全記住了,有的孩子回家就忘了2個,“那么家長可以問問孩子記住了多少,并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抄寫多少遍。”

      但家長不這么認為。田暉說,從評價方式上看,老師還是鼓勵學生回家多寫多練,練得越多,老師給孩子的獎勵就越多。而且,表面上看,小學一二年級考試不許打分,不允許搞成績排名,但事實上,老師會暗示家長,多少分以上算“優”、多少分以上算“良”,每次單元測驗的成績都要計入期末成績,只有每次考試都是“優”的學生才能參評“好兒童”。

      一位教育專家表示,說到底還是指揮棒的問題,只要成績仍是評價學生的最重要的指標,老師和家長就不可能真正放松。

      北京一位家長則感嘆,連習主席都說“中國孩子玩得太少了”,可見在中國讓孩子“玩”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啊。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家長均為化名)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1.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數線公布!成績查詢入口:
  2. 2025年湖南省考成績查詢入口:湖南人事考試
  3. 2025年遼寧省考成績查詢入口:遼寧人事考試
  4.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舞劇《海的一半》在泉州大劇院召開首演前新聞發布會(視頻)
    舞劇《海的一半》在泉州大劇院召開首演前新聞發布會(視頻)
    《海的一半》來泉州啦?。ㄒ曨l)
    《海的一半》來泉州啦?。ㄒ曨l)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美國海關報告關稅系統出現故障 暫未征收 大的來了!《三國:謀定天下》超爽S7賽季 健合集團2025年第一季度運營業務更新 天津現14級陣風 風速突破1951年以來歷史 大風藍色預警信號繼續!成都兩機場共144 為什么北京早晨風小下午風大?氣象專家釋 一日三試!火箭、衛星發動機試驗均獲成功 “愛我古田”,從鍛造過硬作風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漫画囗工番库本全彩| 理论片yy4408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视频尤物tv| 99久久精品全部| 婷婷激情狠狠综合五月|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欧洲肉欲K8播放毛片|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韩国理伦大片三女教师|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91久久打屁股调教网站| 大量精子注入波多野结衣| 一千零一夜电影无删减版在线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果冻传媒在线观看播放绿野仙踪| 亚洲天天综合网| 欧美黄色xxx|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男女搞基视频软件| 免费看美女扒开腿让男人桶|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青娱乐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又粗又长又爽做受|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91香蕉国产线在线观看免费| 处处吻动漫高清在线观看| a级毛片在线免费| 天天天天做夜夜夜做|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影视官网| √天堂中文www官网| 好大好硬好爽好舒服| www.com日本| 天天干天天草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