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跟爺爺念,‘喲絲、長蟲、不老蓋兒……’”前日,一條有關河南方言的微博,經漫畫的形式一發出,笑翻無數網友,同時也引發有關 幼童語言教育的討論。都市里,很多孩子是由父母老一輩人帶。一些老人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方言,不由得會傳給孩子。孩子從小學會說方言,有的家長(微博)認為挺好, 有的家長卻很擔憂。
還有這些河南方言,你懂幾個?
墩兒、解手、胳老肢兒、不任轉兒、地奔兒、秦椒、玉蜀黍。(答案就在本版)
麻雀 máquè
膝蓋xi gaì
現象
城里長大的孩子說著正宗的家鄉話
對于在鄭打拼的河南各地市的人來說,很多孩子是由老家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照看。前日,大河報記者隨機采訪了兩位市民,他們的孩子便是這種情況,小小孩童,說起話來,滿口正宗的地方腔。
市民梨先生的老家在南陽,妻子是漯河的。孩子今年2歲。因孩子從小由岳父岳母照看,如今孩子說話都是漯河腔。
“中啊……老咋咋……”梨先生說,小區大點的孩子上了幼兒園,都是說標準的普通話,小區里孩子們聚在一起玩時,自家孩子一張嘴,總覺得太逗。
他擔心,將來孩子萬一一直說老家話,普通話說不好咋辦?但不讓老人帶,一則容易傷感情,二則夫妻倆工作忙也根本沒時間帶孩子。
張女士也深有同感。孩子現在一歲多,正是學說話的年齡段,因為一直由南陽老家來的保姆帶,時不時說上幾句南陽話。她擔心這會不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其他語言能力。
據記者了解,無論是在鄭州,還是在外地,城里的孩子說老家方言的現象,較為普遍。
熱議
河南爺爺教孫子看圖識字,正宗方言笑翻網友
前日,鄭州一條“請收下我的不老蓋兒”的微博引發熱議。該微博用漫畫的形式講述了一位河南爺爺咋教孫子看圖識字的。
微博中描述,爺爺看到蛇的圖畫,會這樣告訴孫子,“來,跟爺爺念,長蟲”;看到車輪,讓念“轱轆”;看到“知了”,讓念“馬幾鳥”;看到膝蓋,讓念“不老蓋兒”……
對此,有網友感懷,這就是家鄉的味道,“小時候還說,現在不說了,有些竟給忘了。河南話聽起來雖有點土,但很親切。”
有網友調侃,這爺爺教出來的河南話,“絕對可以夠著方言五級了。”也有網友猜測,這位爺爺到底是來自安陽、漯河,還是周口?
針對此事,有家長認為,普通話應普及,但方言是一種文化,不能丟,應該好好學著點兒,“別趕明兒說了你聽不懂”,建議雙語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而有些家長則擔心,“這孩子。將來會不會和普通話就無緣了?”
孩子該不該學說方言,看看大家怎么說
80后家長胡金艷:語言就是一個環境,只要在這個環境里生活,根本不需要擔心孩子對任何一種語言的掌握,就像現在有些家長會在家里放英語兒歌和動畫,讓孩子磨耳朵一樣。
家長王莉:她的孩子也是老人帶,但她從沒對老人或孩子有啥限制。她說,如果想在家為孩子創造普通話環境,勉強老人也說普通話,那也太難為老人 了。她的做法是,順其自然。現在,她家孩子既會家鄉話,也會普通話,而且二者轉換自如。她認為,學方言也是孩子語言能力開發的一個方面,將來說方言說不定 也是一種技能,生活和工作上或許都能用得著。比如,她所在的單位以前就有一個崗位,因為面對的客戶比較特殊,會優先招聘會方言的人員。為此,她有時特意鼓 勵兒子多和不說普通話的小朋友交流,“就算不會說,聽懂也可以。”
70后家長王女士:在她上小學時就提倡說普通話,當時認為普通話洋腔洋調的,那時總像初學英語那樣,很多人總沒自信,不敢開口練習。那時大家說 出來的普通話,“是各種版本的河普(河南版普通話),現在大家都說的一口標準普通話。”在她看來,語言這東西,只要有學習的勁頭,學說啥語言都不難。
支持:會說方言好處多
VS
反對:說好普通話,去哪兒都不怕
家長田女士:小孩子以后上學、考試、找工作都需要用普通話,方言用處不大,而且說起來很土里土氣,不時尚。
網友夢溪筆談:我是一個從農村考學出來的孩子,濃重鄉音曾在很長時間內是我與人交流的妨礙。在鄭州上大學期間,我一張嘴說話,同學們就會笑我的 鄉音,即使并非惡意嘲笑,也讓我感覺很不自在。大學畢業后找工作,我還曾因為普通話發音不標準而遭到幾家單位的拒絕。這些曾經的陰影都在提醒我,一定不要 讓我的孩子重蹈覆轍。為此,現在為了要教孩子說普通話,我一直堅持自己帶孩子,基本不讓老家的父母和公婆插手。現在女兒讀小學,普通話說得很好,以后不管 去哪兒,再也不會像曾經的我一樣被人笑話了。還有,我總覺得,說純正普通話的女孩子要比滿口家鄉話的女孩顯得淑女很多。
專家
孩子語言遷移能力強家長不必太擔心
針對方言,有民俗和方言專家認為,它是普通話的源頭,文化多樣性的寶藏。方言的生動形象之處很多,而且表達極其通俗,很多人在明白某句方言的意 思后,常常會對這種傳神、精妙的表達拍手叫絕,甚至忍俊不禁。作為普通話發展的源頭活水,方言一直與普通話間有密切的互動關系,對于豐富普通話有著極為特 殊的意義。
中國教育協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成員李玲日前受訪時認為,幼童接觸方言,這對其將來更好地融入地方文化很有幫助。在她看來,沒有方言背景的孩 子,是沒有根的。其實,幼童學習方言,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面對不同的環境,孩子的語言遷移能力是非常強的。而就語言方面的家庭教育來說,她建議還是順 其自然的好。如果因為老人語言問題,不讓老人帶孩子,這會破壞家庭關系,家庭支撐感會很弱,不利于家庭和睦。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何瑞博士受訪時說,現在有專家也在提家庭的“多語多言”現象。而這其中的多言,就包括方言。確實也有家長認為說方言土 氣,感覺會丟人。但在她看來,家庭中的方言現象,有它的好處。方言畢竟寄托了一種鄉情,承載了一種文化,它同時也是一種交際手段。
答案:
凳子、上廁所、腋窩、不礙事、走路、辣椒、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