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貼上了所謂“90后”的標簽——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甚至有些人會誤以為90后大學生連過年都不愿意回家。但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通過微信公眾號發起的“寒假學生黨出行top10”投票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家”比下了所有別具特色的旅行目的地高票當選第一。其實這一點兒也不奇怪。
每年假期大學生們最期盼的事就是回家。寒假臨近,大家討論的都是一些諸如“幾號回家”、“有人來接嗎”等類似關于回家的話題。很多大學生為了“搶”張回家的票,不分晝夜守在電腦前;期末考試一結束,大家便開始收拾行李,回到家還不忘發朋友圈表達喜悅。摘掉在外面那些或華麗或虛偽的面具回到家,我們只需說幾個字,甚至是一個眼神,父母便能懂你。早上睡到自然醒,頂著亂七八糟的頭發,黏在久違的電視前,雖然偶爾被家長“吐槽”,但心里還是很溫暖的,這是一種只有家才能給予的輕松與釋然。家,永遠是溫馨的港灣,不管你在外是風光無限,還是狼狽不堪,這里總有寬厚的肩膀任你靠,總有溫馨的話語撫慰著你。
90后大學生其實更戀家,也更愿意和父母溝通、分享。我們可以和爸爸看球賽,一起支持或吐槽喜歡的球隊。也可以和媽媽說學習上的事情,她會督促并鼓勵你繼續努力。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父母都會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說很多他們曾經的事情并提出建議。有時看到父母吃飯已經比自己少很多、身子骨不如以往硬朗,突然在他們轉身的時候看到那新長出來卻還沒來得及拔掉的白頭發,心里也會有些小觸動——我們長大了,他們卻在老去。我們雖然被叫做90后,可是,我們也已經是20多歲的人了,也懂事了,也知道父母的不易了。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雖然我們嘴上不常說,但卻牢牢記在心中。百善孝為先,是支持我們在外努力學習的動力,因為沒有孩子會不愛自己的父母,我們也希望為父母爭光。
家,一直都在我們的心里,家里的父母,一直是最懂我們的人。哪怕你失敗了、跌倒了,他們都會一直站在你的身后,做你堅實的后盾,他們知道你所有的事情,了解你、懂你,更是你永遠的傾聽者,永遠的鼓勵者和支持者。在他們眼里,你永遠都是最棒的。而他們,也是我們心里永遠的男神和女神。
或許說了這么多,你覺得有點陌生,并不像你看到的90后,但這確實是我們的真實想法。只是我們很少會這樣“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我們平日里搞怪、玩世不恭的樣子,你們會說我們不認真,但因為我們不喜歡那些假正經的東西,生活本應該是快樂的,哪怕只是形式上的,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沒有堅持的事情,沒有對家庭深深的眷戀和愛。因為,家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牽掛,在家里,我們只是個孩子,那個對家無限眷戀的孩子。(作者: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趙舒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