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95萬元獎勵、享受副教授待遇,單看這些標簽,很多人肯定會以為這又是哪個985院校的“青椒”做出了重大研究而獲得的重獎吧。其實不然!他是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金牌得主鐘世雄。最近,鐘世雄在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技工學校舉行的回鄉報告會上,獲得了市縣兩級15萬元的獎勵,加上此前所獲國家和省級獎勵,共獲各級獎勵95萬元。去年9月,鐘世雄還被母校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聘為高級技師,并享受副教授待遇。
與“重獎奧運冠軍”引起的熱議相比,這條新聞并沒有引起多少媒體的關注和評論。然而,說起世界技能大賽的地位,它是當今世界地位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職業技能競賽,有著“技能奧林匹克”之稱,大賽獲得的金牌跟奧運會金牌一樣,各地給予了極高的獎勵。但是,這樣略顯尷尬的媒體曝光度,恐怕也部分折射出社會對待“技術型”人才的態度。
這些年,正是借著技能大賽這樣的平臺,很多技能人才才展露頭角,受到媒體的關注、領導的接見和重金的獎勵,從這一點來看,大賽發現人才的選拔機制不容小覷。但僅靠技能大賽,并不能托起“藍領崛起”的一片天空。長期以來,學歷教育優于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影響著每一個家庭的入學選擇。
此前,《中國青年報》通過對124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2%的受訪者認為有“一技之長”值得自豪,但僅有25.8%的受訪者認為當下技能型人才獲得了應有的社會地位,有68.7%的受訪者建議為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53.7%的受訪者認為應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榮譽感。因此,政府部門要逐步消除各類對技能型人才的就業歧視,用人單位則要相應提高技能人才的工資待遇,事業單位和公務員要為技能人才敞開大門,招錄更多職業院校和技校的畢業生,真正扭轉社會對技能人才的偏見。
有數據統計,我國高級技能人才3700多萬人,占就業人員總量不到5%。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一線工人整體技能水平不高,制約著中國制造的競爭力,提升普通工人總體的技能水平,依然任重而道遠。
在這種環境之下,政府部門希望通過“金牌效應”來樹立榜樣,激發全社會尊重技能人才,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學習技能,鉆研技能。并且,我們希望更多的技能冠軍在各類技能大賽中嶄露頭角,為職業教育代言,這些大賽獲獎者需要和“奧運冠軍”一樣受到重獎,以形成示范效應。
如果說“金牌”像是泛著光環的金字塔尖,其實,我們則更需要搭建好底部的地基,給更多年輕人開通通往塔頂的渠道,否則,技能大賽不過是少數技能人才玩的“游戲”。所以,“后大賽”時代,整個社會更應該將目光轉移到普通青年技工上。
總而言之,重獎“藍領冠軍”只是個開始,真正在社會上掀起“崇尚技能”,形成“技能就業”的良好氛圍,還需要更多部門多方協調努力,才能真正在全社會掀起重視職業技能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