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受訪者大學時想過轉專業
62.0%受訪者建議引導學生對各專業有正確認識
近日,各大高校陸續迎來新生報到,但很多學生進入學校后并不喜歡所學的專業,開始琢磨轉專業。怎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選擇適合的專業?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9.0%的受訪者大學時想過轉專業,60.2%的受訪者轉專業是感覺本專業發展前景不好。要讓學生更好地選擇專業,62.0%的受訪者建議積極引導學生對各個專業有正確認識。
60.2%受訪者轉專業是感覺本專業發展前景不好
調查中,51.7%的受訪者喜歡自己大學所學專業,27.9%的受訪者不喜歡,20.4%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此外,79.0%的受訪者大學時想過轉專業,其中16.2%的受訪者成功轉了專業,32.4%的受訪者想過,嘗試了沒有成功,30.4%的受訪者想過但沒嘗試。僅21.0%的受訪者沒想過轉專業。
畢業于德州學院的楊靖(化名)在大學時曾考慮過轉專業,“我覺得大學生對專業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剛進校門時對未來的認知可能缺乏理性,大一下半年或大二時調換專業是比較合理的”。
大學生想要轉專業的原因是什么?調查顯示,60.2%的受訪者表示是本專業發展前景不好,52.4%的受訪者對所學專業沒興趣,38.4%的受訪者是因為高考專業沒選好,31.4%的受訪者感覺本專業與職業規劃不符,26.5%的受訪者因為父母希望轉專業,22.2%的受訪者覺得學不好本專業,11.7%的受訪者是一時沖動。
重慶大學本科生王達生(化名)前不久成功轉入了喜歡的專業。王達生說,學生和家長比較關注行業趨勢和就業情況。“有些科研教學能力很強的王牌專業反而很冷門”。
調查顯示,76.0%的受訪者覺得大學生轉專業不容易,其中,20.0%的受訪者覺得很不容易。17.7%的受訪者認為一般,認為比較容易和很容易的比例僅為5.5%和0.6%。
楊靖坦言,轉專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學校規定不同,一般都會設有門檻,這就需要想轉專業的學生認真考慮并做好充分準備。
如果轉專業不成功,61.9%的受訪者會多方面鍛煉能力,58.4%的受訪者會多探索嘗試,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向,49.5%的受訪者輔修第二專業,45.7%的受訪者選擇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培養個人興趣,28.6%的受訪者以后要跨專業考研,13.9%的受訪者選擇接受現實。
“沒有不好的專業只有沒學好的專業”
調查中,65.9%的受訪者支持大學生自由轉專業,13.7%的受訪者不支持,20.3%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戚業國認為,對于大學生轉專業,必須有控制、有標準,可以適當增加這樣的機會,但也不應該、不需要大面積放開自由轉專業。
戚業國指出,在追逐“大而全”的風氣中,當前多數高等院校內部不同專業的辦學水平差距十分突出。一些重點大學有全國一流的專業,同樣可能有末流的專業。如果不加限制就會導致高校內部專業生源的極大不均衡,對追求“大而全”的高校而言是難以接受的。國外尤其是歐美的大學,對轉專業控制較松,這是因為基于功利選專業的情況少一些,即使這樣也是有諸多限制,并沒有完全放開轉專業,否則正常的教學秩序就會難以為繼。
戚業國說,當前高中生真正了解專業、了解興趣的比例并不高,多數學生所謂的興趣并不可靠,他們對相關方面的了解并不充分,甚至有時會望文生義、靠感覺形成興趣。當發現真實的專業與想象的不同時,就有了轉專業的想法,相當多的轉專業屬于“這山望著那山高”。“其實每一個專業都有它的好處和壞處,都有考驗和折磨人的地方,如果因為困難或者‘苦’而不喜歡一個專業,換一個專業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好專業’遠遠不如在一個專業里‘做好’重要。在市場競爭的基本規律下,所謂的冷門或熱門專業,也會因供需關系而發生轉化,沒有不好的專業只有沒學好的專業”。
王達生說,很多同學轉專業時興致很高,但轉專業成功后,卻發現并不能在新專業學得很好,更有甚者提出二次轉專業。
“有相當多的知名學者在自己的專業上是‘先結婚后戀愛’。”戚業國說,任何一個專業都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了解才能產生“感情”。不盲目轉專業,腳踏實地、專注于某一個專業,興趣就會形成,專業就可以得到很好發展。
戚業國認為,如果個別學生是因為自己的思維特點、個性特點不適合一個專業,或者發現自己專注并執著于另一個專業,這時轉專業是非常必要的,大學開放轉專業更多應該為這些人開放。但如果過分開放轉專業,就可能影響專業情感的培養和形成,可能導致很多學生轉來轉去一事無成、浪費時間精力的情況。
讓學生更好地選擇適合的專業,62.0%的受訪者建議積極引導學生對各個專業有正確認識,47.9%的受訪者建議學生們高考慎重填志愿,40.9%的受訪者認為應破除功利思想,避免盲目追逐熱門,40.8%的受訪者建議積極幫助學生做好長遠職業規劃。(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史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