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實用主義——“請以旅游局推廣主任的名義呈交一篇建議書”
香港人的務實,從香港“高考”的作文題目中可見一斑。新聞稿、建議書、演講辭……這些明顯打著“實用”標簽的題目,正是近年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即大學入學考試)的作文題。
資料圖片:香港學生在大學報考咨詢會上。
香港“高考”的作文題一般是“三選一”。2010年的考題之一,是要求考生以旅游局推廣主任的名義呈交一篇建議書,提出振興旅游業的策略和方法;2011年則是讓學生“化身”為關注食物衛生委員會的成員,應邀發表演講,評論食物安全的新規和教育。
這樣的題目如果能夠寫好,學生是不是分分鐘可以“走向社會”了?
一些作文題目不僅實用,還很有“人情味”。如2011年的一道作文題就直接將考生“送入大學”:“有些國家的大學,容許學生入讀大學前休學一年,利用這一年追求夢想或體驗生活,為大學生活作好準備。假如大學已錄取了你,并給予一年休學年,你會如何善用?試談談你的構思。”
有香港教師介紹,實用文體考查不出來一個學生的文采如何,但能看出他對待事物的認真程度和表達能力。
不過,也有一些題目是比較感性的,方便考生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價值觀娓娓道來。
例如:
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滿的瓶子,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試就個人對這句話的體會,以《成長》為題,寫作一篇文章。(2013年)
一個寒冷的冬天,幾只刺猬擠在一起取暖。他們彼此戳痛了對方,所以不得不散開。可是,寒冷的天氣又驅使他們擠在一起。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最好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試就此寫一篇文章。(2012年)
試以“熱鬧過后,我卻感到失落。”為首句,續寫這篇文章。(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