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孩子跟不上,是一種極易在家長之間傳遞的焦慮情緒。很多家長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不是我們非要上,而是其他人都上,我們沒辦法不得不跟著上”。
天津市岳陽道小學教務主任回麗梅注意到,在每一年新生入學后對學生基本能力的摸底中發現,“什么都沒學過的孩子,確實非常少。”這種趨勢,近幾年越來越明顯,“說明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她認為家長對幼小銜接最大的誤區在于,只盯著知識的學習,“有的認為上了學前班孩子就能成績好;有的擔心,班里孩子都提前學,老師上課就講得很快,不提前學就跟不上。”
做了20多年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工作,回老師認為,那些提前上學前班的孩子,因為已經學過了小學的知識,“確實在一開始會容易得高分,因為低年級知識以記憶為主。”但這種優勢保持的時間并不會太長,“最多到三年級,優勢就不再了”。
事實上,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是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明確要“問責”的重要內容?;乩蠋熃忉屨f,小學一年級必須嚴格遵照國家課程標準上課,“哪個知識點教多長時間,都有科學的、嚴格的規定,不可能出現因為一部分學生學過,老師就不講了或壓縮課時的情況。”不僅如此,學校把開學第一周作為適應周,放慢速度,讓孩子一點點了解學校、適應小學的作息等。也就是說,任何零基礎的學生,很短時間內,就能跟著老師快速適應。
她也見過太多會寫字卻不會拿筆、會拼音卻發音不準的孩子,甚至還有的很早就出現厭學傾向,“往往就是啟蒙教育不規范造成的。”回老師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早期教育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可往往大家只關注提前學了多少小學知識,卻忽略了更關鍵的規范和習慣”。
新生入學,她往往要花很長時間糾正孩子們寫字的姿勢,“很多培訓機構只是讓孩子能寫字,卻不關注基本能力的訓練。”而寫字姿勢直接關系到孩子后續的學習能力,也與視力直接相關。此外,還有字的筆順、拼音發音的準確等,都是很重要卻極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比分數重要得多的,是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北師大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校長楊軍紅指出,總有一些孩子因為提前學了小學知識,覺得自己都會了反而容易上課走神;還有的課外培訓班,要求家長坐在旁邊一起聽課做筆記,讓孩子始終對家長有依賴,“這些都非常不利于孩子在低年級養成課堂專注力的好習慣,將來到了高年級會后勁不足”。
在這場誰也不敢松懈的人生賽跑中,單純的知識,或許并沒有那么重要。楊軍紅說:“對規則的敬畏、習慣的養成和健全的人格,可能才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ㄔ瓨祟}:一個6歲孩子的學習清單:英語詞匯量4千 心算1萬以內加減法,會背千字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