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議名單基礎上,綜合評價論證提出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議。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重在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此后,根據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三部委審議確定“雙一流”擬建設高校及擬建設學科名單。
第三步,確定擬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擬建設高校編制論證建設方案,經所屬省級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審核后,報三部委。專家委員會對擬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進行審議咨詢,首先把牢政治關,其次堅持綜合評價和內涵發展導向,逐校對建設方案提出具體咨詢意見。三部委研究后,根據咨詢意見通知有關高校修改完善建設方案,并對修改完善情況進行核對把關。
第四步,三部委根據專家委員會意見,研究確定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報國務院批準。
其中,專家委員會根據國家需求、布局、區域發展以及政策連續性等因素,建議部分高校自主確定了一批建設學科,考慮到這批學科的特殊性,在名單中特予注明。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遴選認定所產生的是“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重點在“建設”,是邁向世界一流的起點,而不是認定這些學校和學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能否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還要看最終的建設成效。
對“雙一流”建設高校遴選認定體現了哪些戰略考慮?
遴選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既要破除封閉固化的做法,打破終身制,又要考慮高等教育戰略布局,考慮國家急需、特色鮮明、無可替代的學科。注意突出四個重點:
一是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落實“四個服務”要求,加強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內涵發展,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積極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道路中國模式。
二是鼓勵和支持高水平建設。“雙一流”建設的目標是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前列或行列,是突破性工程,重在扶優扶強、引領示范,必須堅持高水平、鼓勵高水平、支持高水平。
三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把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作為遴選“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為重要基礎,發揮“雙一流”建設對區域、行業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
四是扶持特殊需求。對于經過長期建設、具備鮮明特色且無可替代的學科或領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評價中難以體現的高校予以扶持。
在這里要特別說明,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遴選,既要體現沖擊一流的水平,也要與我們的國情國力相適應;既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也要與以往重點建設項目平穩銜接。專家委員會討論確定:以學科為基礎,一流大學擬建設高校從一流學科擬建設高校中遴選產生,主要根據客觀數據和綜合評價。
有兩個主要考慮:一是落實穩中求進、繼承創新的原則,既要繼承原“985工程”建設基礎,又要以改革促進發展,以改革增加建設動力,特別是加大對那些需要加強建設的高校的壓力,實行存量改革、激發活力。二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重點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并有利于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同時,考慮到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整體建設任務更重,示范效應更加明顯,更需要提升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打破身份固化、激發建設活力,將一流大學區分為A、B兩類。這樣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加快改革、加快發展,并推動歸入B類的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
在具體工作中,將做到三個同等,即同等重視、同等建設、同等評價。同等重視,就是一視同仁,都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都是沖擊世界一流的重點建設對象;同等建設,就是建設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經費等都同等覆蓋;同等考核,都按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標準評估考核,一個尺子一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