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高考語文恐怕會對女生不利
溫儒敏揭露現狀之后話鋒一轉,拋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但大家注意了,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溫儒敏透露,“語文高考最后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他的講話讓參會的人屏氣凝神: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么類型的內容都有。前年考的閱讀題是古代貨幣制度。之后他們做了一個調查,99%的學生從來沒有關心過,沒有看過這個題目,老師也沒有注意過。去年考的閱讀題跟文學有點關系,就是比較文學,里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學生也看不懂。“這說明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中學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溫儒敏繼續拋出炸彈:高考閱讀題的變化趨勢,“那種思辨性,那么復雜,那種擴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對女生特別不利!”
因為在溫儒敏看來,女孩子中學喜歡讀小清新、小文藝、小立志,喜歡詞很美的文章。這些符合那個年齡段的審美趣味。可她們馬上讀大學了,就要開始更多地考慮思辨,面對很復雜的邏輯。所以教改必須在中學階段用高考來撬動,來推動閱讀,推動寫作的教學。
溫儒敏談到:高考以前愛考實用文,一個文學類,一個應用類,二選一,“有一年考了劉震云的一篇小說,結果選他的文學類題目答題的只有8%~15%。剩下大部分考生選了應用類的。我們發現之后,第二年就調整了。現在文學類也要考,應用類也要考。否則,語文課堂不講詩,不講散文,不講小說,最終中國的文學教育也崩潰了”。
高中課堂,還是要靠高考指揮棒來指揮。
溫儒敏透露,高中課程將有顛覆性的變化。對高一,有一個基本的設想,每個學期應安排6~8次的寫作。其次要有文學寫作,比如寫詩,要學生模仿寫詩、寫小說、寫散文、寫戲劇。
為什么要倡導文學創造?并不是要學生寫得多么好,以后變成一個詩人。而是通過“模仿寫詩,來感覺那種語言的超越,語言的變型。語言有時候不能窮盡,情詩就要說出變型的話,這就是詩。讓孩子們懂得語言的這個特點,最終是一種情感訓練、思維訓練,也是對語言的一種感覺。改革還要讓孩子們寫劇本、改編劇本,寫散文,寫小小說。”他解釋,這是審美的教育。
這樣教學就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指出,現在的很多語文老師基本不讀書,也沒有時間讀書,溫儒敏只能盡量去影響準老師。在北師大,他苦口婆心勸學生們“少看微信多讀書“,語文教學要盡量往閱讀和寫作方向轉一轉,以此來激活我們的寫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