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學生培養效果究竟如何?
少年班停辦10年后,該校5位教師做了一項詳細調研:少年班學生的專業思想和專業基礎牢固,成績普遍好于普通班學生;畢業后這些學生的綜合業務水平、中醫理論水平、外語水平、工作態度、動手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等,也明顯強于普通班學生。
參與了這項調研的郭棟說:“少年班人才培養模式,吸收了傳統中醫教育的成功經驗,彌補了普通中醫本科教育的不足,培養了一批具有獨特知識和能力結構的中醫人才,為中醫教育改革進行了富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積極探索。”
2016年秋,張奇文去北京參加一個學術會議,85級少年班學生丁霞招呼3個年級在京的學生,一時聚了20多人來看他??粗@些當年睡覺還蹬被子的孩子,如今成了北京各大醫院、高校、研究機構的骨干、負責人、帶頭人,張奇文十分欣慰,不禁多喝了幾杯。
丁霞一口氣讀到博士畢業,現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她與87級少年班學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趙琰向張老表示感謝:“沒有您當年的努力,就沒有我們這些人的今天。”老人止不住眼圈紅了。
朱世杰,87級少年班學生,剛從中日友好醫院調任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主任,戴一副眼鏡,上學時就愛笑,現在對病人也常帶微笑。
“張老,您還記得嗎?您說背書是學醫的基礎。”朱世杰端著酒杯說,“您當年說,少年背書如以鑿刻石,永生不忘;中年背書如以刀刻木,記憶不深;老年背書如以錐錐水,旋背旋忘。我到現在都記得呢!”
曲夷的同窗張榮利,來自山東泗水,開朗、有主見,寫得一手好字,自少年班畢業后又先后攻讀中醫內科、藥理,從清華大學博士后出站后,進入北京大學從事心血管生理學與藥理學研究工作。
“現在的工作與中醫無關,但家中常備常用的中藥飲片,家人用藥,都是我來開方。”張榮利說,即使出國工作,仍堅持帶上《傷寒論》,“經典之作常讀常新,每覽古訓,必有所得。”
天南,地北,海外,少年班學生如今遍布世界,在國外的就有20多人,大都還是從事醫學工作。學校對三級少年班進行追蹤調查表明,有70%以上的畢業生成為優秀的中醫人才。
“中醫少年班,開創了中醫高等教育長學制的先河,原先5年,我們8年,同時也是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的有機結合。”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高樹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