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老師布置寒假作業 可考慮具體情況
對于有些家長和學生反映寒假作業太多的問題,記者咨詢了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專家胡光偉教授。對此,胡教授認為,老師在布置寒假作業的標準上,應考慮具體情況,比如寒假中有春節,布置多少作業量為宜,最好以班上中等生的學習能力為標準,這樣更容易讓老師和家長、學生達成共識。
針對學生每天7個小時忙著寫作一事,胡教授表示:作業太多確實壓力很大,但對于正在讀高中的學生而言,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寫寒假作業培養自己的計劃能力,計劃能力包括很多內容,其中一點是對時間的計劃能力。對時間的計劃能力強的人,辦事效率也會高,因此,其實寫作業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和提高,還可從中訓練計劃能力。”胡教授說,如果一個孩子能集中精力做事,把具體時間安排好,學習、休息兩不誤,能培養這種能力,對今后的人生道理無疑是一項重大的收獲。
對家長反映寒假作業內容比上課內容深的問題,胡教授表示,不要把寒假作業理解為考試,做寒假作業更大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得到鍛煉。對一些家長和學生認為比較難的題目,胡光偉說,可能孩子一下子想不出來,但是孩子思考了,就得到了成長,有的題目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的,孩子最后懂了,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家長
不敢走親訪友 每天陪孩子一起做題
孩子放寒假不輕松,家長也跟著緊張,整個春節假期算下來,我總共休息時間不超過一天,其他時間都陪伴在孩子身邊”
孩子沒有時間外出玩耍,導致家長也只能犧牲假期時間,陪伴左右。“別的家長都在串門,我們只能憋在家里陪孩子學習。”孟繁瑩的媽媽張欣表示,過年期間朋友打電話相約打牌都給推了,更別說出遠門旅游了,甚至連除夕夜一家人也是緊緊張張吃完飯后,就在房間里陪孩子學習。雖然這種做法遭到了婆婆和公公的反對,但在張欣看來,還有一年孟繁瑩就要高考了,人生關鍵時刻如果掉鏈子,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她高中的題我也不是所有都會,但在旁邊一方面是陪伴她,另一方面防止她玩。”張欣說,孩子還未成年,多少還和小孩一樣貪玩,稍微不注意就發現她走神。為了能夠讓孩子專心完成作業,家長每天也按照孩子的作息時間生活,早上不能睡懶覺,不能出去串門。別人家在打牌,朋友圈曬旅游照片的時候,她只能在一旁陪孩子學習。“她寫作業的時候,我就在旁邊看雜志,她學習完,我要趕緊做飯。孩子放寒假不輕松,家長也跟著緊張。整個春節假期算下來,我總共休息時間不超過一天,其他時間都陪伴在孩子身邊。”
“別人家看電視的時候,我們家在看書,別人家出去玩的時候,我們家在做題。”張欣說,寒假作業越來越多,看到孩子每天寫不完的作業,自己也心疼,但只能通過照顧她的起居來幫忙,學習的事情還是要靠她自己。“陪伴在她身邊,至少她會覺得不是一個人在努力。”張欣說,看到孩子每天覺都睡不夠,自己也想給孩子放松放松,但一想到明年就要高考,作業還有一大半沒有完成,“我只能強忍著心疼每天早上喊她起床,并且遇到不會的題,我們還要專門去請教人。”張欣說,真希望寒假趕緊結束,家庭能夠恢復正常作息,大人也能有屬于自己的時間。(記者王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