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搶跑學習”“超前教育”現象普遍
曾戀是一位孩子的家長,最近孩子準備升小學的事情讓她極為焦慮。“帶小孩去心儀學校參觀,聽說120個招生名額4800個人搶。要想通過初試環節,就要把小孩的特長、參加過的活動、證書及獎勵一個個擺出來‘競爭’。”
“幼兒園里教的東西太少了,小班只讓孩子學從1數到5,這樣怎么去和別人競爭?”長沙市一位幼兒家長姜女士告訴記者,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她就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英語、鋼琴、圍棋、機器人,高學歷的父母雙方還在家輔導孩子拼音、數學、唐詩、文言文。
有家長告訴記者,網上流傳的一份“普娃”“牛娃”“超級牛娃”的“能力表格”,已成為不少家長讓孩子學習的參照表。記者看到,其中普娃“識字量700,背誦100字的故事,會20以內加減法,英語能簡單的閱讀”,而“超級牛娃”則需要“識字量1500,背誦300字故事,拼音熟練,會乘除法,用英語熟練交流”。這些讓幼兒園兒童就要掌握的知識,已經遠遠“超綱”了,部分兒童竟然學到了小學高年級、中學內容。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能進入“名校”,紛紛將孩子送入培訓班“惡補”。 新華社發 蔣躍新 作
“別人都在學,我們可不能落后。”姜女士告訴記者:“在此之外,還要為孩子打造一些不一樣的特長。孩子的父親在高校搞科研,我們經常帶孩子去實驗室讓他了解實驗的原理,培養他的科研能力。”
“我們也知道孩子太小、壓力太大,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只能順應規則,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曾戀說。
“現在不少小學確實存在‘課堂不學課后學’的怪圈。很多知識孩子已經學會了,他們對課堂毫無興趣,但考試起來分數高,家長還對此洋洋得意,課余后繼續把孩子送到培訓班去‘超前教育’。”長沙市一位小學老師告訴記者。
“孩子在上小學之前的亮眼成績,都是課外培訓而來,這需要家長大量時間和金錢做支撐。父母如果沒有厚實的知識能力、殷實的經濟基礎,在這么殘酷的競爭中敲門磚都沒有。”一位家長頗為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