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貧困人口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含義 哪些人算隱形貧困人口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新鮮出爐的熱詞:隱形貧困人口。
根據網絡定義,隱形貧困人口是指“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能買戴森吸塵器就不用掃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了;100塊錢一張的“前男友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一有健身沖動,就非得去辦張年卡。總之,朋友圈光鮮靚麗,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態,在精致道路上拿出十八般武藝、拼盡全力。看到這里的,朋友們腦回路大致兵分兩路。一種:你你你,這說的不就是我嗎?另一種:哈哈哈,這絕不是我,我是真·貧困人口。
確實,“隱形貧困人口”一詞,可以用得很自嘲,但也可以呈現得很真實。其實,很能花錢但沒有錢花,并不新鮮,與許多年前說的“月光族”“啃老族”沒多大區別。明明消費能力不夠,一件3000塊的衣服下手穩準狠,外婆知道了一定劈頭蓋臉來一句:這就是愛慕虛榮!然而,當“隱形”與“貧困人口”結合在一起,它似乎又產生了一種別樣的文化語義。
“我是為了看起來富一點,才窮下來的”。換個角度看,顯性奢侈,其實是融入城市的一種方式。當年輕人爭相穿上消費文化這件城市生活的羽衣,一定程度上是在求一種安全感。一兩件奢侈品——品味的必要彰顯;每場不落的電影——社交的有效談資;與小姐妹一同訂健身餐——保證觀念不落伍。記得很多年前,有篇文章很火,名字大概是《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星巴克》。今天,一杯星巴克,已是年輕人找個地方休息的標配,消費升級了,奮斗顯然有了其他燈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