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說法:提前告知學員 貸款并非被迫辦理
記者在一招聘網站查詢到,該公司發布了數十個招聘信息,招收游戲開發、網頁制作學徒,開出的薪資從3000-6000元不等。隨后記者來到了位于成華區的這家公司,經過前臺沿著走廊往里走,只見四五個“實訓教室”里都坐滿了人。
一工作人員介紹,就算是完全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也可以參加培訓并推薦工作,前期不需要繳納培訓費,從工作后第7個月開始還款。公司會協助辦理一個分期貸款,每月1100多元,分18個月還完貸款。貸款確實存在利息,一共大概2000元。
公司負責人王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公司業務主要是技術研發和培訓兩個方向,培訓期間會讓學員參與實際的研發項目。培訓后會推薦工作,崗位和薪資高低視個人情況而定,一般保底月薪3000元,目前已推薦就業者普遍能拿到4000元左右。
同時,他也否認了繳納培訓費必須要辦理分期貸的說法。“可以一次性交付培訓費,也可以貸款。我們也跟員工強調不能對求職者進行誘導,這些都會在合同里寫明。”
但李毅告訴記者,他并未拿到這份合同,合同是否寫明這些內容也記不太清了。“公司說合同要拿到總部簽字,一個星期之后給我們,但直到培訓結束也沒看到。”
事實上,上述情況并非個例。記者發現,在一網絡論壇上就有一位網友提到,自己培訓java兩年,在成都找工作的2個月里,接到的面試電話大部分都是培訓機構,并列出了數十家面試過的培訓機構公司名單。上述王先生也承認,不只是在成都,類似這樣培訓再推薦工作的形式在全國都非常普遍。
律師說法:招聘-培訓-貸款模式存在一定欺騙性
四川英濟律師事務所律師陳逢逢認為,這種以招聘為由,以推薦高薪工作為誘餌,讓求職者繳納高額培訓費的行為確實存在一定欺騙性,而讓求職者通過分期貸形式繳納培訓費,則實屬以招聘為形式、以騙取培訓費和放貸業務收取相關費用為目的,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如果涉及金額較大、危害后果嚴重的話則可能構成詐騙等違法行為。
“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涉世未深,對招聘單位實際情況沒有充分了解,一旦受騙,還不了貸款,個人征信、未來前途等都會受到影響。”陳律師說,這種連環欺騙行為對社會危害性是不可忽視的,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監管,大學生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可以選擇報警或向有關部門反映。
如今畢業季臨近,許多大學生都面臨找工作的問題。他同時也提醒,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核實招聘機構資質,判斷招聘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有疑惑應及時向有關勞動部門咨詢了解,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