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買不起書,只好到新華書店看書,高二就外出打工
張培祥自小就愛看書,但由于家境貧困,她沒錢買書,每逢節假日就一頭扎進新華書店,躲在書架后面看書,有幾次還被工作人員“趕”出門,但她不氣餒第二天照例來看書。
進入高二后,父母實在無力承擔女兒的學費了,張培祥也清楚再繼續讀書,會把體弱病殘的父母拖死的。
開學不久,她懷惴課本含淚離開了深愛的校園,踏上南下打工的旅程。她先后在廣州、株洲等地做家教或幫餐館洗碗干雜活。
張培祥的姑父、退休老師黃永仁告訴我們:張家貧窮,瓊寶初中畢業后準備讀技校好早日養家糊口,時任校長羅定中堅決反對,堅持要她上高中,羅定中說:我教了幾十年書,還沒遇到這樣優秀的學生。
張培祥離校出走牽動了全校師生的心。
羅校長四處奔走打聽,歷時四個月才把張培祥“請”回學校,羅校長表示:只要讀好書,免去一切費用,多年貧窮困惑,愁云不展的張培祥臉上露出激動的笑容。
她不負眾望,勤奮讀書,期末又考出了全年級總分第一的好成績。
1997年8月,醴陵四中傳出高考喜訊,張培祥一舉摘取了株洲地區文科桂冠,以株洲第一全省第五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
▼大學:白天打工,晚上自學,既創作也翻譯
1997年盛夏,家境困窘的張培祥懷揣父母親友拼湊的1000元登上了北上的列車,從那以后再沒向父母要過一分錢。
為了讀好書,為父母分憂,從到北大報到的第一天她就開始實施她醞釀已久的白天打工晚上學習的計劃。
在她讀本科四年里,綜合成績在100多名同學中排位第九,并多次獲得獎學金。她2001年以優異成績獲得法律學士學位,并繼續在北大法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張培祥看書、惜書、看書,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上大學,讀研期間,她一面打工一面讀書,同時還開始了她的翻譯和創作生涯。她經常到北京電視臺,幫助寫劇本,搞策劃,她創作水平和策劃藝術得到了有關專家認可。
2003年《湖南衛視》開辟《新青年》專欄,她協助精心策劃了前三期,并親自擔任嘉賓主持,節目播出后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了反響。
張培祥是未名bbs資深站友,網名“flyingflower”被譯為飛花,超級紅迷。她精心創作的劇作《大話紅樓》曾風靡全國高校bbs紅版。
網上風行數年,寫下《飛花讀紅筆記》、《大話紅樓》、《紅樓十日談》、《七種樂器》等或長或短的文集。
紀實文學《賣米》獲北大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被譽為“可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佳作。
▼天妒英才:《紅樓》未竟花先謝
張培祥的作品《大話紅樓》序中有這么一段話:“作品《大話紅樓》做了一個堪稱精絕的構思,將《紅樓夢》的人物、《西游記》的經路和《大話西游》的時空感巧妙結合一起,創造了另外一種怪誕但又不失各原作品其實性的場景……”
但是,《大話紅樓》一書,是在培祥去世一年后才由中國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國發行的。
彩色封面上,有一句極沉重的話:北大薄命才女寫就的性情文學,用紅樓元人演繹西天取經之事;間雜大話西游的時間感;不變的是充塞于天地之間的恩怨情癡。
培祥是北大才女,可惜天妒英才,活得太短,但她卻在短暫的24年中,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生前所翻譯的《所向披靡———打造卓越團隊17條法則(美國)》和《你像你的狗一樣快樂嗎?》等國外作品已由新華出版社和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發行,成為暢銷書。
她精心創作的《大話紅樓》,將成為文學史上又一段佳話,為什么紅樓總是一個人寫不完呢?《大話紅樓》只寫到三十一回,她就瞌然長逝,留下了美麗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