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用創新創造明天
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大有不同,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會給芊芊學子們留下不同卻又深刻的印象。今年“創造向未來”的主題讓我想到了無數探索未來,探索世界的開拓者們,也是他們在無形中帶領我們走進未知的浩瀚宇宙。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國產C919大飛機震撼空降現場,國產C919大飛機設計師吳光輝叔叔也來到現場,為同學們帶來“巔峰之作”。
沒有創新,我們的大飛機無法飛上天空,沒有創新我們的大飛機飛不到很遠的地方,創新是我們進步的源泉。當今世界局勢日新月異,競爭日益激烈。這樣的現實下就要求我們每個人更應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企業,民族甚至是國家的希望所在。倘若將這些團體比做飛機,那創新就是將其托上天空的機翼。若無創新意識。好比沒有機翼的飛機,連自己都無法騰飛,那還談什么夢想,什么未來呢。所以身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應該去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用創新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民族的夢想甚至幾億中華兒女的中國夢,用創新來創造屬于我們的未來。
創新并不只是那些所謂的天才們才有的事情,創新是屬于每一個人的。每個人都可以創新,只要你愿意創新,如果你想有創新的能力。即使你暫時比不上別人,也沒關系,只要肯努力,創新是不會放棄每一個有決心有毅力的求助者的。相比那些抄襲者,為什么不用創新來證明自己。與其和他人一樣走一條死板的路線,倒不如自己披荊斬棘,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雖然也許會遇上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但你卻有了一條專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經歷。現在這個年代,沒有創新的人或許活得下去,但是沒有創新的國家卻是無法存活的。就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氣。人民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但卻是創新賦予了人們這個能力。沒有創新,什么夢想、未來不過是一句空頭支票。
創新的力量可以使一個時代成為榮耀,可以使一個國家挺起脊梁,可以使一個人收獲他所沒有的榮耀地位。它猶如一雙手掌,塑造著我們的未來。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寫法:
觀后感的寫法
1、觀后感的結構
從結構上看,觀后感與讀后感基本一樣,由三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節目的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節目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三是觀后的感想和體會,是重點。
2、"觀透"節目的內容
先"觀"后感,"感"是由"觀"而生。只有認真的看,下來再弄懂難點疑點,理清節目的意思,再結合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學習生活實際,挖掘自己的知識積累,有"感"而發。
3、"悟透"節目的宗旨
讀后感的主體是"感",分析劇情和評價內容是有所"感"的產生過程,有了這個基礎,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感",緊扣節目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主題,東拉西扯,只有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
4,要抓住重點。
《開學第一課》節目有4大塊,內容很多,看完后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像流水賬一樣都寫出來,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來寫,切記不能寫成書評,不能全面地去介紹和評價節目。最好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流水賬。
5、寫作手法要靈活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后感多用夾敘夾議,就是邊說邊議,同時還可以抒情。
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不啰嗦,選重點,議論時論據要準確,以防用偏;抒情要恰當,不能太過。三者互相交錯,切忌空話和口號。
6、兩種常用的表現形式
第一種:是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講道理。選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素材,結合理論和實踐,闡明節目內容反映的道理的正確性,說清楚我們應該怎么做,使文章有理有據,以事明理,生動活潑。
第二種:另一種是從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節目的意義,指導實際生活。
這一種寫法在小學階段不建議多用,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節目的思想意義,難度很大。中學生完全可以嘗試。
3、 最忌諱的寫法
1、 寫成節目過程的敘述和回顧
2、 寫成對節目的評議
3、 寫成成年人的風格
4、 寫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賬,可以從"有夢想創造未來、奮斗改變命運、探索與創新、少年與希望"幾方面中,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一個方面進行創作。
5、寫成毫無文采的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