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那么,大學生是否知道母親節具體時間?是否記得母親的生日、年齡?會怎么給母親過節日?平時與母親的聯系情況是怎樣的?是否對母親說過“我愛你”?
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對全國343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超9成大學生知道母親節時間,超9成記得母親的生日、年齡;超8成會在母親節送禮物,超7成認為陪伴是母親節最好的禮物;超9成每周至少主動聯系母親一次,電話、微信QQ、視頻成大學生聯系母親的主要方式;半數學生每次與母親通話時長超過10分鐘,超半數曾對母親說過“我愛你”。
大學生是否知道母親節時間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超9成知道母親節時間,記得母親生日、年齡
有多少大學生知道母親節是哪一天呢?調查顯示,知道母親節是哪一天的大學生比例占90.82%,不知道的則為9.18%。90.5%記得母親生日,94.05%知道母親的年齡。
西南石油大學學生蔣佳懌不僅將母親的生日和年齡熟記于心,在為母親籌備禮物時也會特別用心,蔣佳懌表示:“我很愛我的母親,我覺得多數大學生也都會記得母親的生日、年齡和喜好的。”
“我家很注重儀式感,對每個人的生日都很重視,每年都會很用心過生日,所以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記得了全家人的生日、年齡。”中山大學學生李亞琦從小學開始,就記得母親的生日和年齡,注重儀式感的她每逢母親節都會親手把精心準備的禮物送到母親手中。
大學生最想送給母親的禮物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超8成選擇在母親節送禮物 超7成認為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在母親節,大學生會給母親送禮物嗎?根據中國青年網記者調查,81.59%的大學生會選擇在母親節給母親送禮物。那么,最好的母親節禮物是什么呢?有77.14%的大學生選擇“陪伴”,其次是“發送祝福語”和“購買衣帽服飾”,分別占45.8%和42.39%。
山東交通學院學生劉冉向記者表示,母親節當天一定會和母親打電話送祝福。她表示,令母親最感動的一次是在她初中時,用攢了好久的80元錢給母親買了一件紅色雪紡衫,“因為不太了解母親的衣服尺寸,買來的衣服有些大,但是母親很喜歡,一直穿到現在。”
母親節除了送禮物外,不少學生會選擇當天陪伴母親,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生王宇鵬從初中就在寄宿學校上學,母親節當天他會通過電話向母親送予祝福,并且會選擇回家陪伴母親,他說:“上了大學之后,陪伴母親的時間少之又少。他們對我們的期望不是我們能賺多少錢來回報他們,而是常回家看看。”
大學生主動聯系母親時間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超9成每周至少主動聯系母親一次 電話視頻成主要聯系方式
大學生在校期間多久主動聯系母親一次呢?調查顯示,94.32%的大學生每周至少聯系母親一次,其中隔1到3天主動聯系母親的大學生比例最高,為38.69%,每周聯系一次的大學生比例次之,為33.18%,每天都聯系母親的占22.45%。
廣東醫科大學葉育瑜是母親的貼心“小棉襖”,她每周至少和母親視頻一次,她戲稱自己和母親的關系像是一對“小姐妹”。“平常都是我‘管’著媽媽,主要是在飲食上,我媽媽身體不大好,平時又對飲食不大注意,喜歡咸魚咸菜下飯,心情不好時還會不吃飯,我都會督促她吃好點,按時吃飯,我媽就是我的寶!”
安陽師范學院學生劉亞青目前正在一所幼兒園實習,每周主動跟母親打一次電話已成她大學四年的習慣,“女孩子跟媽媽還是比較親的,我每次我跟媽媽都會聊一些私密話題,比如有多少人追我,談過多少次戀愛等等。”
大學生與母親聯系方式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那么,大學生主要通過什么方式跟母親聯系?調查顯示,電話、微信QQ、視頻是主要方式,分別有72.51%、71.14%、69.53%的大學生選擇;其次是選擇當面和母親談話和用短信聯系,分別占18.98%和6.35%。
湖北醫藥學院學生竇體蓉是一名云南姑娘,談到和母親的聯系頻率,她認為,是在上大學以后增多的,因為父母都不懂得用微信視頻,所以只能打電話問候,“爸媽對視頻這類新事物不是很能接受,我主動發起視頻邀請,他們也接不到,所以每次都是用電話聯系。”
西南林業大學學生劉韻桃每天都會和母親在微信上“互相傷害”,她把母親的微信名標注為“母上大人”。劉韻桃經常在微信上和母親“互懟”。她認為,正是因為感情好,所以母女倆才敢這么“互懟”,越“懟”越親。
大學生與母親通話時間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半數與母親通話時長超10分鐘 超半數曾說過“我愛你”
與母親的日常通話時長是多久?中國青年網記者了解到,52.8%的大學生與母親的通話時長超過10分鐘,其中,10到30分鐘的為29.3%,30分鐘到1個小時的為16.3%,1個小時以上的為7.2%。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學生郭政前幾天剛剛過完生日,還和母親通了一次視頻電話,“我每次和媽媽視頻通話時長都在40分鐘以上,我聽她講述一些家庭瑣事,權當是一個樹洞,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安慰下她。”
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主動對母親說“我愛你”呢?調查顯示:58.78%的大學生曾對母親說過“我愛你”,41.22%的大學生則表示從來沒有說過。
西南交通大學學生王一如因為在外地上學,和母親打電話或者視頻的頻率比較高,平均每周5次左右,每次時間都會超過10分鐘,她表示,自己和她母親都比較善于表達,這些愛的表達不會空缺, “我愛你”會經常掛在嘴上,“她聽了也會比較開心吧,母親節快到了,我會給她驚喜,一般這種節日我爸都會提醒我,但其實我是記得的。”
四川農業大學學生黃傳林從小就在外求學,離家比較遠,到了周末總會不由自主地給家里人打幾個電話,報個平安。“生活中有時候需要點儀式感,母親節說句‘我愛你’,可以讓媽媽感受到來自孩子們的愛,也是我們感恩媽媽的一種方式。”
大學生是否對母親說過“我愛你”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高校教師:陪伴是母親節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
廣東醫科大學藥學院團委書記丁磊認為,目前在校大學生的親情觀念在日益增強,作為高校輔導員,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中,應引導學生從理解、關心父母開始,培養對家庭、對父母、對親人有熱愛、有責任的良好情感,讓學生在學校中學會關愛他人,尊敬師長,與他人和諧共處,凝聚和提升孝母感恩的良好道德風尚。”
丁磊表示,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向母親大聲表達愛的節日。因此,大學生都應牢記這一天,并應該積極地用自己的方式,向母親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在這一天,大學生可以為母親錄制一個短視頻、為母親親手制作一份小禮物、把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寫下來,“當然,如果可以在這一天陪母親一起做她最想做的事情,哪怕是一起吃個飯、看看電視,對于母親來說都是最好的禮物。”
濰坊科技學院團委老師劉長萍告訴記者,這是她來到團委工作的第一年,也是第一個母親節,她希望大學生能夠時刻牽掛母親,用溫暖的話語拂去她們滿身的疲憊,希望感恩母親、回報母親的思想深入人心。(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趙壯杰 張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