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教育廳針對本省高校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臺了加強高校本科教學管理的八項要求。其中有一項明確規定:非教學需要,禁止學生帶手機、平板電腦一類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進入課堂。
近年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在校學生使用手機、平板電腦越來越普遍,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如何應對?《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因玩手機忘記考試
校園低頭族惹人憂
在江西省教育廳明文規定不允許學生帶手機等進課堂之后,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記者注意到,在權威媒體發起的一項投票中,支持者與不支持者的數量大體持平,對這一規定,有網友發表評論,“手機被禁了,那大學生上網影響學習,是不是網也該禁了?那大學生談戀愛也影響學習,是不是戀愛也該禁了”。
也有網友認為:“蠻贊同的,但是記筆記沒辦法,老師的PPT太快。”
記者采訪了多名高校學子后發現,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對于大學生而言,課堂使用手機的現象比較多,雖然帶來了一些便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法學專業的大二學生郭靜(化名)告訴記者,課堂上使用手機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導致注意力分散。“一邊玩手機,一邊又要聽課,注意力肯定會被分散,還會導致無法完全消化課堂知識,下課后又需要返工,很浪費時間。”
“拿到手機就會習慣性地點開一些內容到處看,比如看看有沒有人給自己發信息,有沒有點贊,有沒有新的信息之類,對于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內容無法完全吸收。”郭靜說。
另一名男生告訴記者,有一次上課玩手機的時候,被老師突然叫起來回答問題,自己全然不知道老師問了什么,就問旁邊的同學,結果他也不知道。“老師當時很生氣,因為我們兩個人之前都在玩手機。”
更有甚者,一名女生告訴記者,自己的同班同學因為上課玩手機玩得太入迷,老師前一節課便通知要考試,她卻是考試前一天看到舍友在復習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
此前,已經有部分學校采取一些措施,以減少學生們在課堂上玩手機的現象。
記者了解到,天津一所大學在每個教室里掛上手機袋,上課前由老師或者班干部組織上交手機,手機袋上標注了序號,對應每個人的學號,與考勤掛鉤。
但類似措施的實際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檢驗。據這所學校一名大三學生說,“剛開始的時候學校對此管得嚴,后來基本就不怎么管。這些措施在上級檢查的時候看上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對于學生自覺意識的養成,其實沒什么實際作用”。
另一名學生也反映,“有些同學交的其實是充電寶、手機殼之類的東西,反正查得不是那么嚴,所以沒什么太大作用”。
由于在大學課堂玩手機的確會產生一些問題,師生們對此都有自己的思考。
“我覺得這是手機吸引力和課堂價值吸引力的對抗,如果手機的吸引力在不斷加大,課堂教學也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進,實際上有些課程的教學方式給人感覺仍然停留在高中階段。”郭靜說。
大學老師王黎(化名)對記者說:“我其實挺懷念以前智能手機沒有普及的日子,那樣的課堂才有‘味道’,師生們都沉浸在知識的傳授和學習中。但現在上課的時候,總能看到不是因為課堂需要而使用手機的情況,我也時常反思,自己的課是不是有些地方無法吸引到學生,需要提升教學內容和方式。”
對于禁止手機進課堂的規定,王黎認為,想學習的學生怎樣都可以學習,不想學習的學生靠外界約束,效果可能未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