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明確配備特教
財政資金無法保障
在糖糖媽媽看來,今年秋天上二年級的女兒是一個幸運的自閉癥兒童,因為她和學校溝通后,能有專人在學校陪著糖糖讀書。
糖糖是一個輕度自閉癥兒童,從外表看就是一個普通孩子,她通過派位進入北京某小學就讀。考慮到社會的接受程度,糖糖媽媽沒有將此情況告知學校。
但糖糖的特殊之處很快就自課堂上展示出來。糖糖媽媽告訴記者,根據老師發給她的視頻,女兒會在課堂上出現喊叫現象,無法遵守課堂紀律,有小朋友拍她一下會遭到她“打回去”等情形。
此時,糖糖媽媽才告訴老師,糖糖是自閉癥兒童。
在糖糖媽媽看來,學校對自閉癥的了解并不多,沒有配備相應的資源教室,更沒有配備專門的特教老師,包括周圍幾所學校在內“一個特教老師都沒有”。
她向學校提出來,能否入校陪讀,但學校不太同意,擔心影響課堂教學。幾個月后,她又向學校提出,能否請陪讀老師,也就是專業的特教老師陪同上課。學校同意了,這讓糖糖媽媽欣喜不已。
自閉癥兒童陪讀的費用是每個月12000元至15000元。糖糖媽媽聯系上一位特教老師,每天陪孩子上半天課,一周5天。
一個月后效果顯現出來,糖糖不在課堂上喊叫了,也放松了,課堂秩序井然。老師逐漸接受了課堂上有人陪讀,對孩子給予極大的包容。在老師的引導下,其他小朋友也意識到,這個小女孩是需要被保護的。
糖糖媽媽對學校提供的寬松環境心存感激,覺得自己的女兒太幸運了。
幸運是一方面,對糖糖媽媽來說,壓力依然存在,因為孩子康復的費用、陪讀的費用、日常開銷,基本上可以拖垮一個中產家庭。
糖糖媽媽希望,如果學校能夠配備專門的特教老師該有多好,退而求其次,如果這個條件不能滿足,一個教育片區能有幾名特教老師也能解決她們所面臨的問題。
根據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自閉癥研究指導中心等機構在2014年10月發布的《中國自閉癥兒童發展狀況報告》,僅0至14歲的自閉癥兒童可能超過200萬人。
對于殘疾人的受教育權利,修訂后的《殘疾人教育條例》規定,招收殘疾學生的普通學校應當將殘疾學生合理編入班級;殘疾學生較多的,可以設置專門的特殊教育班級。招收殘疾學生的普通學校應當安排專門從事殘疾人教育的教師或者經驗豐富的教師承擔隨班就讀或者特殊教育班級的教育教學工作。
既然行政法規已經作出規定,普通學校為何沒有依規配備專門教師或者經驗豐富的教師呢?
中國第一家自閉癥服務機構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創始人田惠萍告訴記者,普通學校配備專門教師或者經驗豐富的教師需要“真金白銀”,這部分教師資源的錢從哪里來?
在田惠萍看來,《殘疾人教育條例》作出規定后,財政資金保障沒有跟上,實際上,“法規有了規定,財政必須進行捆綁,確保特教老師的財政支出”。如果特教老師資源不足,由家長進行陪讀或者家長支出陪讀費用的,相關經費應該由國家承擔。
首都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傅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根據法規規定,每所學校都應該配備專門特教老師,為殘障兒童提供幫助。
接受記者采訪的教育界人士認為,相關法律法規作出上述規定之后,財政資金保障亟需及時跟上,明確特教老師的財政支出預算,落實法規規定。同時,由于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是法定權利,因此應該明確這部分資金由中央財政予以保障。
傅添建議,在現實中,特教老師缺乏,這是一個短期內難以解決的難題。解決之道除了加強特教方面的師資建設之外,更為緊迫的是讓所有的普通老師都能掌握一些特教的知識和技能,這可以在師范院校里增設特教相關課程、在對在職教師培訓時增設相關培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