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何女士和17歲的女兒竟成了水火不相容的“仇敵”。5日,面對這位更年期的媽媽和她的正值青春期的女兒,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抑郁病區心理咨詢師李曉芬護士長對她們講了一對父子的故事。
李曉芬說,那位兒子性格沖動很愛發脾氣,但每次孩子發脾氣時,父親既不責怪也不馬上打斷,只是去釘一個釘子在屋外的籬笆柵欄上。孩子發脾氣后如果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或道歉了,父親就會取下一個釘子。一段時間后,籬笆柵欄上有很多釘子和釘子印記。父親帶著孩子來到籬笆柵欄旁,說:你每發一次脾氣,就會在愛你的人心中留下一個印記,就像這些釘子或釘子印記一樣,你覺得這些印記好嗎?孩子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后來,這個孩子逐漸改變了自己暴躁、易怒的脾氣。
何女士說,女兒什么事都會有意和自己作對,她也想好好交流,但看到女兒的穿著舉止,就忍不住數落,最后就是大吼大叫。自己傷神傷心,女兒則懶得搭理她。
李曉芬告訴何女士,壞情緒帶來的壞影響會惡性循環。在一些特殊時間、微妙關系、不同對象,人總會有各種情緒,會發怒、大吼甚至謾罵。這種壞情緒會出現在陌生人之間、夫妻之間、婆媳之間、患者和醫務人員之間等等,會出現在工作關系里、家庭關系里、輔導孩子作業時……這種壞情緒對于解決問題沒有積極作用,只會讓人的判斷發生偏頗,作出讓人冷靜時后悔的決定和行為。
李曉芬說,家長應該學習故事中的父親,用巧妙的教育方式溫柔影響孩子,不能以暴制暴,否則會讓孩子逆反心理更嚴重,與父母越走越遠。(記者 毛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