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發布會上表示,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實踐,可以用“三個全”來概括特點,即全區域、全覆蓋、全方位,實現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截至5月8日,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名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合計1226萬門次。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
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據了解,開設的在線課程覆蓋了理、工、農、醫、經、管、法、文、史、哲、藝、教全部12個學科門類。課程類型包括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理論課、實驗課等多種類別,授課模式包括直播課、錄播課、慕課、遠程指導等多種形態。這些課程開出的品種、花色齊全豐富。同時還有還原真實場景的虛擬仿真實驗和居家運動、“云”上健身的體育課也非常豐富,創新了在線教學的形式和內容。
吳巖介紹,本次在線教學規模之大、范圍之廣、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也是世界范圍內的首次實驗。不僅成功應對了疫情帶來的停學、停教、停課的危機,穩住了武漢的高校,穩住了湖北的高校,穩住了全國的高校,而且在實踐中創造了在線教學的新高峰,探索了在線教學的新實踐,形成了在線教學的新范式,對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未來的改革創新發展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