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沉寂到興盛,山東省棗莊市大塢鎮教育的轉折,是從鎮域學區一體化開始的。
大塢聯合學區主任劉真標做了一個簡單的比較:“幾年前,學區只有3000名學生。而現在,很多學生從縣城回流大塢鎮,學生數超過了6000人。”
“其中的奧秘是,我們辦強了鎮駐地學校,拉動了整個鎮域教育質量的提升。”劉真標說。
鄉村要振興,教育必先行。
然而,在人口快速城鎮化的大背景下,鄉村教育如何留住學生,進而留住家長、留住人才,面臨巨大的挑戰。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鎮區是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等多個重要戰略的交匯點。”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云鋒判斷,鄉鎮駐地學校、幼兒園將成為未來鄉村教育的質量支點。
2021年,山東省教育廳出臺《山東省教育強鎮筑基行動實施方案》,將目光投向鄉鎮駐地學校的內涵建設與發展,拉開了山東省鄉村教育振興的新一輪探索。
鄉鎮教育強,則縣域教育強
“棗莊市有4個鄉鎮入選省級強鎮筑基試點,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棗莊市教育局局長郝榮平說,省級層面將給每個試點鄉鎮150萬元的資金支持。
算下來,全省共65個試點,這一筆投入就是近億元!
力度不可謂不大。
“鄉鎮教育強,則縣域教育也會強。”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戴龍成解釋,鄉鎮是“一手托兩家”。左手是鄉鎮之于縣城,鄉鎮駐地的教育質量提升上去,就會吸附、穩定住本鎮駐地生源,從而紓解縣城的教育壓力。右手是鄉鎮之于村居,鄉鎮駐地的教育質量提升了,可以輻射到村居,也能夠承接農村人口的轉移。
走進棗莊市西崗鎮中心小學,閱讀室、社團活動室一應俱全;走廊上,粘貼著孩子們充滿童趣的剪紙作品。“近年來,西崗鎮沒有流失一名學生。”西崗鎮學區主任閆家全說,得益于教育資源的集約化、優質化,鎮駐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提升,已成為鎮域教育的中心。
鄒城市城前鎮是一個山區鎮。近年來,伴隨新型城鎮化建設,教育突飛猛進。“留在城前鎮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多,學校已經容納不下,鎮政府要規劃建設新的教育園區。”鄒城市教體局局長梁富華笑著說,鄉鎮每多一個生源,就多一個家庭在鄉鎮安家置業;每多改變一個家庭,鄉鎮的未來就會更加美好。
鄉鎮駐地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有力截斷了教育的虹吸現象。這是教育強鎮筑基行動的實踐邏輯。
教育強鎮筑基還有其政策依據。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明確提出,“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加快小城鎮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揮小城鎮連接城市、服務鄉村作用”。
教育強鎮筑基,是完善新型鄉鎮功能的關鍵一招,也是山東省近年來推進鄉村教育振興的進一步深化。
“十三五”以來,山東省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為抓手,推動縣域內城鄉統一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累計面向1萬多所鄉村學校新建改擴建校舍2500多萬平方米,新配置價值近百億元教學、生活儀器設備,鄉村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條件顯著提升。
2019年開始,山東省實施鄉村學校布局優化工程。農村學校“散小多”情況得以改善,布局更加合理,鄉村教育資源的集約利用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強鎮筑基行動是繼優化布局之后的精準突破、重點發力。”鄧云鋒說,“行動方案有三個特色,一是考慮將鄉村教育的發展重點上移,把鄉鎮中心區這一戰略支點打造好;二是將鄉村教育的突破路徑平移,將硬件建設作為常規底線要求,更多強調質量和軟實力建設;三是將鄉村教育振興納入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全局,突出鄉鎮駐地教育功能的建設和發揮。”
“三年后,我們的試點鄉鎮駐地幼兒園要力爭全部成為省級示范園,試點鄉鎮中小學都要達到國家出臺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中的評價標準。”戴龍成介紹。
山東省期待,65個試點鄉鎮是65個火種,將點燃齊魯鄉村教育的絢爛之光。
鄉鎮學校的強盛,既要外來的“扶”,更要內在的“立”
“集團化辦學、聯盟化辦學,是提升鄉鎮學校辦學水平的有效路徑。”這是山東的教育局長、校長的共識。
強鎮筑基行動方案也明確提出,通過托管、辦集團分校、結對等方式幫扶鄉鎮駐地學校。
如今,濟南市市中區集團化辦學實現了全區學校100%全覆蓋;鄒城市組織26所城區學校結對全部46所鄉鎮中小學;萊州市成立10個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覆蓋了全部鄉鎮學校……
位于濟南市市中區黨家莊鎮的陡溝小學,一度因為管理混亂、教學質量差等原因,在全區教育工作綜合考核中處于下游。
“是集團化讓我們煥然新生。”學校執行校長羅凱說,進入經十一教育集團后,學校與總校開展了大規模教師交流。“經十一路小學派出30多位學校干部、骨干教師到陡溝工作,陡溝全部教師到經十一路小學工作至少一年。”
受益于這種緊密型的集團化辦學,陡溝小學實現了從師資到管理的全方位改進。“目前,陡溝有4位教師建立名師工作室,10余名教師獲得區級以上優質課一等獎。在區域學生素養調研中,陡溝小學各學科均有大幅度提升。”羅凱對學校成績如數家珍。
如何讓城市優質學校真心地把自己的軟硬件向鄉鎮薄弱校輸出?鄒城采取一體式捆綁評價的方式,幫扶學校和被幫扶學校共榮共損,從而極大調動了優質學校的積極性。
鄉鎮學校的強盛,需要外來的“扶”,更需要內在的“立”。
為了激發鄉鎮學校辦學活力,山東省探索推進鎮域一體的學區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通過賦權的方式,倒逼鄉鎮學??焖俪砷L。
“我們中心幼兒園與鎮域內的所有村辦園,采用‘鎮村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棗莊市西崗鎮中心幼兒園園長王朋朋說,中心幼兒園是獨立法人單位,為“中心”;其他村辦園是“扇面”,形成了“一拖七”的辦園格局。
同時,采用“七統一”的管理方式辦園,即統一收費標準、統一經費管理、統一辦公設施配置、統一教師競聘、統一教師工資發放、統一業務指導、統一辦園質量評估。
“中心幼兒園享有對村辦園進行業務指導、質量考核、教師招聘等多項權利。”但在王朋朋看來,伴隨“權”的,是相應的“責”與“能”:怎樣統籌使用好資金?如何促進不同園所的多元化發展?用什么管理方式才能提高遠距離管理的成效?
在鎮村一體化管理中,幾乎所有的中心小學、中心幼兒園都需要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去解決這一系列問題。
大塢鎮中心小學校長張凱,帶領團隊研制出“立足核心素養培養的鄉村學校評價機制”。該機制不僅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課業負擔、進步發展等進行全面評價,而且采用了學生學科素養現場抽測、問卷、座談、電話訪問等測評工具。
“對于鄉鎮小學來說,突破教育評價的難點,很不容易。”張凱說,運用該評價機制,中心小學所管轄的村小質量都有了全面提升,但更重要的,是中心小學在價值取向、理念更新、專業成長上得到一次極為難得的大練兵。
說到底,真正能改變鄉鎮學校的,是他們自己。
讓鄉鎮教師成為鄉村孩子的守望者、鄉村教育的大先生
“教師是鄉土教育的根和魂。”鄧云鋒認為,要通過一系列政策保障和激勵,讓鄉鎮教師堅守鄉村、潛心育人,成為鄉村孩子的守望者、鄉村教育的大先生。
山東建立起專屬鄉村教師的基層高級教師職稱制度,從教二三十年的鄉村教師,可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申報副高級、正高級職稱,并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兌現待遇、離開無效”的辦法,讓鄉村教師發展有盼頭、得實惠。
僅2020年,山東就有296名鄉村教師評上正高級職稱,占比43%;2.3萬名鄉村教師評上了副高級職稱,占比65%。
鄒城市郭里鎮是首批試點鄉鎮,郭里中學校長周健告訴記者:“現在學校有40多名教師擁有高級職稱,占比超過40%。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事兒!”
為了破解“一聘定終身”難題,榮成市創造性地推出了職稱“能上能下”新機制。榮成市教體局局長張永波介紹:“考核排名靠后的高級職稱教師與符合等級晉升條件的教師競爭上崗,打通內部流動,讓評上職稱的教師有危機感,讓年輕優秀教師有奔頭。”
最近一次崗位競聘,榮成市356名教師在第一輪本級別崗位競爭中落聘,其中,305名教師在第二輪競聘中上崗,51名教師落聘或低聘到下一級職稱崗位。
“落聘的是少數教師,激發的卻是整個鄉村教師隊伍的活力。”榮成市人和鎮中心完小校長修春雨說,如今在學校,論資排輩成了“老皇歷”,“搶著干”成為新常態。
留住鄉村教師,山東還有“實招”。
“十三五”以來,山東推動新建、改擴建鄉村教育周轉宿舍3萬套。將鄉村教師納入鄉鎮工作人員補貼范圍,鄉村教師比城區教師人均月增約400元。為每個鄉鎮學區設立了1個鄉村特級教師崗位,實行任期制管理,聘期內享受特級教師每月300元津貼待遇。
待遇留人,專業發展人,也是更深層次地留住人心、激發人氣、凝聚人才的舉措。
這方面,山東有聯合教研的“硬招”。
大塢鎮中心小學地處棗莊市最北部,僅有61名教師,卻屢獲殊榮:縣級骨干教師33人、市級骨干教師10人、市級以上教書育人楷模8人,23人次在各類優質課評比中獲獎。
“教師發展,我們有三大法寶:全鎮小學聯研共同體、鎮域名師工作室、外聘名師流動工作站。”該校語文教師管春芝粗粗數了一下,平時,自己每周參加一次線上聯合教研,每月參加一次線下聯合教研,有時還會根據教學任務靈活增加,寒暑假還有一周的集中活動。
如今,管春芝已成為大塢鎮的小學語文名師。在她的帶領下,數十名教師先后在市級業務評比中獲獎,成為教學骨干能手。
這樣的成長故事并非孤例。
在高頻度、多層次、接地氣的聯合教研中,鄉鎮教師不僅找到了專業成長的榜樣和標桿,也漸漸發現了屬于自己的、屬于鄉土的教學風格和見解,成為提升鄉鎮學校教育質量的源源動力。
行走在齊魯大地,我們總能感受到鄉鎮學校質樸的、活潑的生機。
校園里,學生學扎染、學烙畫、學做泡菜;課堂上,學生討論探究、合作展示。各所學校也打造著自主教育、責任教育、創美教育、勤勉耕讀的辦學特色。
“鄉鎮學校的‘強’,是從幼兒園到中學的整體強盛。這樣,能吸引孩子在本土本鄉連續接受十幾年教育,種下深厚的鄉土情懷。他們將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生力軍!”受訪者一席話,道出了山東教育強鎮筑基行動背后的“大文章”。
?。ㄉ綎|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 翟博 魏海政 《人民教育》記者 余慧娟 李帆 程路 魏倩 統稿:李帆 魏海政 程路)